首页山东新闻—正文
中国新闻社东西问智库山东专家春季座谈会在济南举行
2023年04月13日 19:34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4月13日电 中国新闻社东西问智库山东专家2023年春季座谈会12日在济南南部山区一座古朴院落举行。

  暮春的风在身旁轻抚,树叶在会场上空随风飘动,树上鸟鸣声声,山下村庄里农人忙趁夕阳归家,场内顶尖学者专注于学理阐述和辩论。


  座谈会伊始,中国新闻社山东分社专家库负责人介绍了东西问智库山东专家库建设情况, 2022年夏季座谈会以来分社策划播发的《东西问》融媒体稿件,以及今年第九届尼山论坛相关分论坛、第十届海峡两岸周易研讨会等多场重要学术活动信息。

  专家们围绕业内热点议题、最新研究成果及中新社东西问学理性报道方向,持续输出真知灼见,展开思想碰撞。

  如何打造与中国道路相匹配、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可对接的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是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最近一直关心的议题。

  “儒家先贤所缔造的根植于家庭、以‘尊尊亲亲’为要义的生活方式在当代依然具有践行价值。”王学典认为, 如何重建一个与传统文化可对接、与西方生活方式相媲美、与现代生活相适应、带有东方伦理色彩的新生活方式,是下一步社会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和任务,也是东西问文明对话要害之一。

  说起亲情伦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巧良说,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把国法、天理、人情的一致性作为司法审判的基本理念,打破了过去“法不容情”“法律冷冰冰”等思想误区。“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中国既要学习西方现代法律的精华,更要结合儒家倡导的传统价值理念,取长补短,形成更完备的司法体系。”

  张巧良说,中新社设立东西问专栏,倡导文明互鉴,彰显了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期待专栏在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人类文明在互鉴中走向和合大同。

  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李平生在发言中对中新社坚持做“有文化的新闻”表示敬佩,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追求融入历史文化,在观察文化现象时找准新闻切入点。李平生形象地把中新社的报道风格归纳为“顶天立地”, 所谓“顶天”,是指站在国际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立地”,则是指中新社的报道能够走出象牙塔,通过新闻传播,让学术研究从殿堂走向社会,接地气、冒热气、鼓士气。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院长陈晓霞当天向与会专家赠送她所著的新书《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在发言中从加强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制作专报、立足顶层设计开展调研、建设人才队伍、重视以人为本等四个维度,对东西问智库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

  座谈会上,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郭瑞华分享了自己对中西医交流互鉴的看法。根据多年的观察研究,她发现中医治病的特点是讲究以人为本,强调人体的整体性;而西医则更偏向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关注人体病灶。中西医互补汇通,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范畴。“目前,中医与西医的地位不对等,亟需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带头人、山东体育学院原常务副院长葛新发谈到运动营养与运动损伤的康复,与中医药学有很深的关联性。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已将生命科学带入新阶段,中医药学在体育运动领域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周易以象思维为主要手段和工具,与西方量子物理学有一定共通性,如何将产生于中国的周易文化推向世界,是易学界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尚信说,西方科学和哲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悖论:世界是否有起点?这和中国哲学中的世界到底是起源于“有”还是“无”很相像。这个东西方哲学界共同的关注和思索显示,东西方哲学界有很多相通之处,东西问应该重视推动中西方哲学领域的汇通互鉴、取长补短。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美籍副教授、《文史哲》杂志国际版执行主编孟巍隆则在现场谈了他对中西方文化比较的看法。“中西方文化比较应避免陷入两极化思维,如视两方处在黑白、左右、高低等完全对立状态。”孟巍隆举例说,很多人认为,讲孝道是中国独有的美德,西方人不讲孝道;也有人说,逻辑学是西方独有,中国古代哲学“没有逻辑”。“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西方人同样孝顺父母,中国古代也有逻辑思想。中西方不是方方面面都‘相左’,而是有许多交叉点和共通之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范磊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当下,谈到东西方对话,人们更多地去强调差异性,事实上,中西方并不存在那么多的对立面,只是人为给两方设定了边界或者自我想象两方在某些方面完全不同。“东西方对话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而是学会换位思考,建立同理心,促进互相理解,同时借助像东西问这样的思维化权威平台,表达和传播理性声音。”

  以中外典型案件为例,中国新闻社山东分社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德恒(济南)律师所高级合伙人张琥建议中新社在报道社会热点案件时,不仅要借助法律专家力量分析法律层面问题,也需要结合各行业专家的学理性研究,剖析问题根源,这样对外发表观点,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在对与会专家发言进行总结时,王学典表示,专家们的对话信息密集、阐述深刻,富有思想和学术含量,为东西问的选题策划和采访报道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建议下一次对话寻找小切口,介入大命题。尽管我们来自不同领域,研究方向并不一致,但各自的实践和思考可以互相启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聊城市鱼山梵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释永悟向与会专家赠送他主编的新书《鱼山梵呗声明全集》。

  当天,这场座谈会从午后一直开到夜幕降临,在专家们意犹未尽的讨论中结束。大家热切期盼再相聚,继续在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中探寻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