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正文
两岸易学专家:促两岸易学融合发展 共同培养青年人才
2023年04月24日 1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华易经学会荣誉理事长邵崇龄接受采访。 梁犇 摄

  中新网济南4月23日电(赵晓 孙婷婷 李明芮 范嘉懿 王采怡)正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吸引了两岸近200名专家学者与会。多位知名学者在此间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都表示,两岸易学融合发展的问题值得关注。专家建言,两岸易学界应从经典文献整理、青年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开展合作、整合资源、互通有无,共同推动易学的普及、传播和研究。

  连续30年在台湾地区推动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落地的中华易经学会荣誉理事长邵崇龄告诉记者,台湾与大陆都深受易理易学的影响,重视研究数理易学,忽视象数易学。“象数易学与易理易学是一体的,不可分割。象数易学的宗旨在于运用,更容易走入民间;而数理易学则研究《易经》中的科学与义理思想。”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林忠军接受采访。 梁犇 摄

  “我们下一步要做的重点是让那些诠释易学的人真正地理解《易经》,弄明白其中蕴含的哲学义理。”邵崇龄说,未来,期待在两岸易学交流中,学者们能够敞开胸襟,将象数易学与易理易学融会贯通。

  谈及两岸易学研究的异同,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林忠军表示,大陆与台湾易学研究有相同的文化土壤,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大陆易学研究重视义理之学,擅长易学理论分析,往往归入哲学学科;而台湾的易学研究主要是在中文系,更加注重易学文献校勘和文本本义探索。“从宏观上看,两岸易学研究的整体方向是一致的,只是偏重不同。”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丁四新接受采访。 梁犇 摄

  “未来,希望两岸易学交流不仅仅停留在会议层面,更能深入依托两岸院校,成立共同的易学研究机构,合作承担研究课题,互通有无。”林忠军建议,两岸易学界应在青年学者培养方面下功夫,互派硕士生、博士生交流,让新一代青年学者感受两岸不同的学风和学术氛围。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丁四新也表示,希望两岸学者能在重大项目研究上开展合作。“比如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开展的一些项目,可以向台湾学者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到大陆,共同推动重点项目研究落地。”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赖贵三接受采访。 梁犇 摄

  “近30年,学者们对百余年来中国易学研究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大量的回顾、梳理和总结,但相关叙述和解释还远远不够。”丁四新认为,两岸应深入推进易学的创造性和哲学性解释,争取在一二十年内形成能代表这个时代高度的新的哲学范式。

  在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赖贵三看来,促进两岸易学交流与发展,需要学界、政界、文化界等多方共同努力,如两岸学者共同推进《易藏》的整理阐发,让散落于各地图书馆中的易学古书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整合文献资源、人力资源,集中推出一批易学研究成果。

  赖贵三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两岸要同舟共济,同心同德,携手挖掘易学文献史料,共享研究资源,合力推动易学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带动社会各界重视易学理论的传播与应用。

  作为海峡两岸易学交流的参与者与受益者,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刘震认为,目前,易学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领域,要打破“故纸堆”,向其他领域拓展,去解决当下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我正在参与和《周易》相关的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如河南汤阴县羑里遗址、新疆特克斯八卦城等,希望在这方面能有机会与台湾学者交流,互相学习经验。”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刘震接受采访。 梁犇 摄

  刘震说,今后,两岸易学交流形式将更加多元化。明年,在各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将争取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让该发表会和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交替举行,更好地培养年轻一代的易学人才。

  “易学作为两岸文化之根、文化之源,需要我们共同去呵护、去浇灌,并为其创造尽可能和谐的环境,使其在新时代更加生机勃勃、茁壮茂盛。这是两岸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的共同责任。”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李尚信表示,两岸学界应当主动承担这样的责任,共同肩负起复兴中华文化的使命。(完)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李尚信接受采访。 梁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