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新闻—正文
山东生态碳汇向“海”发力 构筑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带
2022年04月07日 17:17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济南4月7日电 (孙婷婷)为应对气候变化,碳排放大省山东借力滨海盐沼、海草床、藻类贝类养殖等蓝碳资源,提出推动海洋碳汇建设和增汇行动,同时聚焦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利用滨州、东营、潍坊等沿海区域盐碱滩涂地,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构筑“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带”。

  山东省人民政府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该省印发的《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侯翠荣表示,到2025年,该省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成效,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气候治理能力有效增强,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局面。

  “山东是碳排放大省,火电、钢铁、电解铝、地炼等高碳行业企业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压力较大。”侯翠荣介绍说,山东将继续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潍坊4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研究制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同时,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低碳城市、低碳社区和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探索适合山东省情的低碳发展模式。

  山东是海洋大省,拥有滨海盐沼、海草床、藻类贝类养殖等“蓝碳”资源,在发展海洋碳汇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吴泓洋表示,该省将实施滨海湿地固碳增汇行动,推进盐沼生态系统修复,增加海草床面积、海草覆盖度,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同时,探索以近海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为重点的现代化海洋渔业发展新模式,高水平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

  “山东将积极开展滨海湿地、海洋微生物、海水养殖等典型生态系统碳汇储量监测评估和固碳潜力分析,探索建立蓝碳数据库。”吴泓洋称,山东还将探索区域碳普惠机制,支持威海市探索建设蓝碳交易平台,推动海洋碳汇由资源转化成资产。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王福栋表示,该省将以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为重点,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推进“环渤海”“沿黄海”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建设;以济宁、泰安、枣庄、菏泽等地区为重点,通过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模式,打造集光伏电站建设、光伏新型技术示范、特色种养殖、生态治理修复为一体的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

  《规划》提出,围绕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山东将在负荷中心城市和燃气管道沿线城市,重点布局重型燃机项目;在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区域,合理布局建设分布式燃机项目;在鲁北等可再生能源基地,发展“风光燃储一体化”项目。同时,加快推进沂蒙、文登、潍坊、泰安二期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启动枣庄庄里、莱芜船厂、青州朱崖等项目建设,推动储备站点滚动纳规。

  山东省气象局副局长曾沁表示,气候变暖造成山东天气气候的极端性明显增强。“山东每十年增暖0.31℃,高于中国平均每10年增暖0.26℃,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0.20℃。”曾沁称,该省降水平均每十年增加10毫米,但降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鲁西北在变湿,半岛呈现干旱化趋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