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9月11日电(王禹 隋昊良)“三、二、一,开始!”随着计数同学一声令起,青岛东川路小学六年级一班的田梓彤迅速挥动手中的跳绳,在她手中,绳子变得十分灵动。
此时正值新学期的第一个15分钟课间,操场上学生们整齐划一,纷纷摇动手中的跳绳,场面好不热闹。
一分钟计时结束,田梓彤的成绩为269个,这不仅达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相对应的一分钟跳绳优秀标准,更比她上学期的个人最好成绩提高了49个。田梓彤表示,好成绩的取得,与自己暑期保持锻炼的习惯密不可分,而同班同学曹馨月斩获世界冠军的消息,更成为她突破自我的“动力源”。
今年7月,在日本川崎举行的世界青年跳绳锦标赛中,12岁的曹馨月凭借3分钟1056次的成绩,打破项目原世界纪录,一举夺得3分钟单摇跳(12-15岁女子组)冠军。
“知道曹馨月获得世界冠军的消息,我特别激动。新学期我要像她一样坚持锻炼,不仅要让体能提升,还想试着挑战一下自己的跳绳速度。”田梓彤一边擦着汗,一边兴奋地说。
“从推动15分钟课间开始,学校就针对跳绳制定了科学计划,从热身动作到分组训练,每一分钟都不浪费,保证15分钟课间的充分利用。”青岛东川路小学校长张惠娆介绍,“曹馨月夺冠这一喜讯传回校园,让原本就热闹的课间运动更添热度。”
作为全国首批系统性推动“课间15分钟”高质量使用的区域,青岛市李沧区结合中小学跳绳项目普及推广,将跳绳打造成中小学课间的“标配运动”。如今曹馨月的卓越表现,更是推动李沧区15分钟课间体育锻炼向“提质升级”迈进,形成“短暂课间、高效运动、全员参与”的阳光体育新模式。
在青岛二十七中,每天上午9点40分准时开启的“绳动校园”大课间成为校园独特一景:数百名学生手持跳绳,在激昂的音乐中变换队形,单人跳、双人车轮跳、集体花样跳……将操场变成充满活力的“跳绳大舞台”。这一场景背后,是学校长达十余年的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注重趣味性,初中体育教学则更突现竞技性。早在十年前,青岛二十七中就围绕如何做好青少年体育锻炼顺利衔接开展改革试点。
制定《跳绳技能进阶图谱》、打造“跳绳技能树”体育文化墙、设立“绳动校园社团”……每每提及近年来学校跳绳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青岛二十七中体育教师陈宁如数家珍,当谈到如今在全区推广的15分钟课间,陈宁更是赞不绝口。
“跳绳的优势太明显了——不用复杂场地,拿上绳子就能动;不用长时间热身,很快就能进入运动状态。”陈宁道出推广跳绳的关键,“更重要的是,跳绳这项运动完美地契合当下15分钟课间的要求,让学生们都能动起来!”
在陈宁眼里,“课间15分钟”改革为推广跳绳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别小瞧这多出来的5分钟,可以让跳绳的玩法更加多元,越来越多孩子能在跳跃中找到运动的乐趣。”
15分钟课间搭台、世界冠军引领,跳绳这项运动正成为李沧区中小学课间活动的亮丽风景。李沧区教育和体育局总督学解秀梅表示:“李沧区将以‘课间15分钟’为主阵地,坚持体育项目和运动的普及性原则,借助跳绳、足球、传统体育活动等具体形式,持续探索课间活动育人新路径,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短暂的课余时光中享受体育的快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