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9月12日电(张婧)教育是国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置于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打造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为“先手棋”,紧扣“引育留用”四大核心环节精准施策、系统发力,全力锻造一支兼具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与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区域教育事业迈向更高质量、更优均衡筑牢坚实根基。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战场”,也是检验教学能力的“试金石”。在崂山区张村河小学,邓之涵老师正在课堂上讲授《语文园地》一课,来自崂山区的语文教研员和学校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听评课。大家围绕课堂亮点、可优化方向各抒己见、碰撞思路。
为了让课堂教研常态化、精准化,每个学期初,崂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室都会组织所有教研员走进全区所有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期初教研,结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实际,通过“听课+评课+访谈”的模式,全面了解学校及教研组期初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提供“一对一”指导,从源头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不仅如此,崂山区还着眼教师队伍长远发展,通过“青蓝工程”构建青年教师培养长效机制,为高素质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在崂山区实验学校,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匹配了一名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指导其打磨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分享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实践经验。
培育出高素质教师,更要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平台。为打破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薄弱在农村与新建学校”的壁垒,崂山区以办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构建“中心城区+街道片区”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发展格局,让优秀教师“动起来”、优质经验“传出去”。教师王天津、曲玮丽之前在崂山区实验二小任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新学期,她们主动申请到集团校位于王哥庄街道的东泰小学任教,将生活教育的新理念、教学上的新探索带到了学校。
目前,崂山区已成立区实验学校、区第二实验小学等8个义务教育集团,通过“师资流动、课程共享、教研联动”等方式,带动农村学校和新建学校快速发展。崂山区还引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二中等名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并由其学科优质团队定期在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指导,激发崂山区学校办学活力。
“引才”是“强师”的基础,“留才”是“兴教”的关键。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崂山教育,崂山区出台了专项人才政策,从薪资待遇、住房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一体化培养。同时将教师“政治素养建设工程、人文素养提升工程、专业素养锻造工程、身心素养健康工程”四大工程融入各项培训,形成“个人—校级—群级—区级—省市级—国家级”六级互补培训体系。目前,全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市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46名,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670余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然成型,为崂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