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丰富和完善稳就业政策工具箱,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山东近日出台《关于加力稳就业的若干措施》,提出13项措施,涵盖社保补贴、稳岗返还、技能培训等多个领域,措施进一步细化、覆盖面更广。
援企助企稳就业岗位
企业是就业的“容纳器”,企业稳则岗位稳。为加力援企助企,《若干措施》提出,实行重点行业社保个人缴费补贴政策,提高外贸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等举措。这次特别细化明确了相关企业名单、优质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范围,以及急需生活服务业中小微企业范围。
对在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重点群体,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在2025年新缴纳或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按照个人社保缴费额的25%给予本人补贴。在外贸领域,2025年12月底前,对相关企业中的大型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提至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提至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90%。
同时,加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力度。对积极稳定职工队伍的相关企业,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力度,将符合贷款条件的单户企业最高授信额度提高至5000万元,在符合风险定价原则和监管合规要求的前提下,原则上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4%。
聚焦重点群体开展就业帮扶
全力稳住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盘”。
《若干措施》明确,健全失业人员常住地失业登记服务制度,各市统一制定、定期公布失业人员在常住地可享受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保障失业人员及时享受常住地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创业服务。
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新推广青岛等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免租金住宿保障政策,提出开展“鲁惠乐业”青年就业促进行动,结合提振消费等措施,支持各市推出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异地求职择业的学业优惠、住宿优惠、生活优惠等服务保障措施。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等,加大省以上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实施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广泛吸纳城乡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更多务工群众就业增收。
通过技能培训促人岗匹配
《若干措施》提出,通过支持企业普遍开展职工在岗培训、支持失业人员便利就读技工院校等,让技能培训成为促人岗匹配的重要手段。
在职工在岗培训上,推进职工技术能力更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需求,以技能水平提升拓宽职业路径、稳定职工队伍。
在失业人员就读技工院校上,支持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同组建企业学院、产业学院、工匠学院等,联合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培养技能人才,面向有提升技能意愿的失业人员开设招生“绿色通道”,帮助他们提升就业技能、促进转岗就业。
此次还创新提出支持各市合理提高职业培训补贴,对就业技能培训后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可进一步提高职业培训补贴标准。
优化服务稳就业市场
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若干措施》提出,开展就业岗位定向开发投放专项活动。用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组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挖潜扩容就业增量岗位,向调查失业率较高的城市和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偏低的高校加大岗位定向投放力度。同时,创新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面向重点企业和重点群体开展专业化就业服务,按规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支持。
此外,加强城乡一体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社区微业”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数智就业”服务区等提档升级,为各类群体和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记者 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