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正文
鲁东大学“广秀”志愿队开展井冈山红色实践教育活动
2025年08月06日 14:47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8月6日电(孙桢善 刘皓文)地处湘赣交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辉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利童辛“广秀”志愿服务支队的青年学子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红色实践教育活动。

  在小井红军医院遗址感知红色文化

  怀揣沉重的心情,志愿服务支队的青年学子静默地伫立在小井红军医院遗址前,阵阵山风吹过,泥土里仿佛还浸透着消毒水的气息;透过窗棂,斑驳的木床板在阳光的照射下,还依稀能看见红军战士强忍剧痛时攥出的指痕……

  木头做的洗手盆、竹片磨制的手术刀,反复使用的绷带……志愿服务支队的青年学子感慨,英雄也有对生命的眷恋,对家人的牵挂,但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信念升起时,便甘愿将自己化作星火照亮国家的前路。“明知前路荆棘遍布,充满坎坷,仍愿奋不顾身,倾尽自己的所有。”

支队成员在小井医院倾听讲解。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利童辛“广秀”志愿服务支队供图

  在大井朱毛旧居铭记初心使命

  朱德同志亲手开垦的菜园里,泥土仍带着耕耘的气息;毛泽东同志伏案疾书的油灯旁,仿佛还映照着他思索救国之路的目光……志愿服务支队的青年学子们站在大井朱毛旧居的青石板上,指尖抚过斑驳的土墙,仿佛能触到那段峥嵘岁月里的温度:这里没有华丽的陈设,却藏着最厚重的初心:领袖与百姓共甘苦的鱼水情,不是教科书里的文字,而是田埂间并肩的脚印。

  志愿服务支队的青年学子表示,所谓伟大,从不是孤胆英雄的传奇,而是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的坚定。那时的他们,手中握的不是必胜的剧本,而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信念;面对的不是坦途,而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

支队队员们在大井旧居列队前进。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利童辛“广秀”志愿服务支队供图

  在黄洋界的哨口续写红色血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志愿服务支队的青年学子站在黄洋界的哨口,辨认出当年红军构筑工事的痕迹——那些深浅不一的弹坑,那是1928年那场保卫战刻下的勋章。

  “所谓奇迹,从不是命运的馈赠,而是绝境中向死而生的勇气。”志愿服务支队的青年学子说,就像黄洋界的云雾,看似遮蔽了前路,却挡不住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如今,生活里的"黄洋界"也从未消失,或是学业与工作的瓶颈,或是理想的陡坡,但只要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便没有跨不过的关隘。

图为支队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碑合影留念。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利童辛“广秀”志愿服务支队供图

  此次井冈之行,在支队队员们心中种下的,是对“平凡”二字最深的敬意。队员们纷纷表示,希望在各自的“坐标”上,活成一束光,前往皓月星辰,初心不忘。(完)

编辑:赵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