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青岛莱西:绘就农村“银龄互助”养老幸福圈
2025年10月31日 20:30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10月31日电(张婧 王振娟)“李叔,今天血压略高,记得按时吃药,下午我再过来给您测一遍!”清晨,在青岛市莱西市院上镇徐家屯村,护理员刚为老人测完血压,养老服务点组长于民江就端着热粥走进门。这种“专业服务+邻里互助”的温馨场景,已成为当地乡村养老的日常。

  作为青岛市基层赋能养老服务发展试点镇,院上镇通过“政府主导、专业运作、群众参与”机制,探索出一条依托熟人社会的农村养老新路径。

  服务点设在邻里家,走访服务变串门问候

  “以前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现在喝茶、下棋,民江家就是我们的‘俱乐部’!”老人徐福乐得眼角堆起皱纹。

  针对农村老人“不离熟悉环境、不离邻里温情”的养老需求,院上镇构建起“镇养老服务中心—村养老服务站—户居家服务点”三级居家嵌入式服务网络,将服务点直接设在热心低龄老人家中,由老人推选出的组长负责日常照看,专业养老机构提供支持,将机构的“走访式”服务转变为邻里的“串门式”问候。

  目前,全镇已建成10个新村养老服务站、50余家居家服务点,覆盖近60个自然村,服务老人近2000人。

  “银发力量”成养老生力军

  农村养老,关键在人。院上镇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银龄行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这一理念在基层实践中生动体现。

  中午时分,在辛庄新村养老助餐点前,63岁的周淑玲主动为81岁的高同良打饭。像她这样的低龄老人经培训后组成“银发帮扶小组”,与专业护理员协同,成为服务队伍的重要补充。老党员秦兴贵在帮助他人中找到了晚年价值:“现在能给老伙计们办实事,心里比啥都甜。”

  目前,全镇已有800余名低龄老人加入互助队伍,月探访率达到100%。“银龄”帮助“银龄”,既缓解了人手不足的困境,也让低龄老人实现了老有所为。

  “互助积分”盘活资源,打造养老良性循环

  为建立互助养老长效机制,院上镇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搭建银龄互助积分体系,激活乡村养老内生动力。

  当地整合镇域闲置农房、旧校舍等资源,打造互助农场,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低龄老人参与有机种植,既让老人“动起来”实现价值,也为养老服务中心、助餐点供应新鲜食材。参与者按劳动强度获得积分,可兑换住院陪护、适老化改造产品等服务。

  院上镇正依托闲置厂房筹备“助老工坊”,计划引入面粉加工等项目,吸纳低龄老人参与操作,部分收益反哺养老服务,进一步拓宽“以业养老、自我造血”路径。未来还将纳入健康体检、家政服务等项目,使积分更精准对接老人需求。

  下一步,莱西市院上镇将打造“一老一小”融合服务点,通过老幼共学、手工制作、节日互动等活动推动代际融合,让老人在陪伴中感受活力,让孩童在亲近中传承文化,为乡村注入更多温暖绵长的民生动能。(完)

编辑:沙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