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山东胶州:劳动争议化解的“温暖方程式”
2025年06月27日 17:11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6月27日电(王禹)胶东国际机场的廊桥下,地勤小管摘下浸满汗水的安全帽,后颈还留着被高温炙烤的红印。他和两位同事揣着劳务派遣公司两年未发的高温补贴单据,走进胶州市一站式调解中心时,制服上还沾着航油斑点。“夏天在停机坪干活,地表温度五六十度,连瓶冰水都舍不得买。”小管的声音带着疲惫,“年休假没休过,补贴也没见着,公司总说‘等等看’。”

  接待他们的是民商事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孙文秀,她铺开《劳动合同法》单行本,用红笔在条款下画波浪线:“你看这一条,用人单位支付高温津贴是法定义务;再看这一条,未休年假工资要按300%算。”整整三个小时,孙文秀像摆积木一样,把法律条款、企业责任、维权流程逐项拆解,在白板上画出“维权路径图”。当劳务派遣公司负责人看到“违法成本测算表”上清晰列出的赔偿金、滞纳金时,额头的汗珠滴在考勤表上:“原以为拖拖就算了,没想到法律账这么清楚。”

  十五天后,小管的手机弹出到账短信,1万余元调解款分三笔打入账户。“比打官司快了两个月!”他给同事发微信时,手指在屏幕上敲得飞快,“那天调解完,孙师傅还塞给我一本维权手册,说‘以后有事打上面的电话’。”而这样的温暖场景,2025年以来已在胶州各民商事调解中心上演132次。专业力量下沉到基层,让劳动者维权不再“跑断腿”,更让法律尊严照进每个职场角落。

  这扇让群众“进一扇门、解所有事”的窗口,背后是胶州市织就的劳动争议化解“全链条网络”。自2023年4月整合监察、仲裁等职能成立“一站式”平台以来,这里年均接待咨询调解超万余人次。从机场地勤追讨补贴到工伤职工家门口维权,从企业“法治体检”防风险到和谐标杆企业作示范,胶州市以“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为基石,让劳动纠纷化解书写新篇章。

  ‌变革始于两年前那场“破墙行动”。2023年4月,胶州人社局拆掉监察、仲裁等部门间的物理隔断,打造出“一站式”调解中心。记者在现场看到,3个服务窗口依次排开,工作人员刚送走咨询加班费问题的外卖小哥,转身又接待了劳动合同纠纷的企业主。“以前群众要跑三四个部门,现在材料递进一个窗口,后台自动流转。”效率大大提高。

  职工刘先生体验了“半小时维权”——因加班费计算分歧走进调解中心,仅在“一窗受理”窗口停留半小时便完成全流程;工伤九级的季师傅在家门口的胶北街道仲裁庭,当庭收到26万元赔偿款时声音发颤:“家门口就能解决,再不用跑断腿!”……调解员的笔记本记着这样的数据:原本三个月的流程压缩至二十天,像季师傅这样在“家门口”化解纠纷的案例,今年已增长了两成。

  ‌预防机制的春风早已吹向企业车间。某塑料机械公司的会议室里,人力资源经理李慧将新修订的《考勤管理制度》推给车间主任:“你看这加班费计算表,现在每一笔都清清楚楚。”想起一个月前人社局专家上门“法治体检”时指出的漏洞,他仍有些后怕:“以前算加班费像‘估堆儿’,多亏那次‘体检’,不然不知要惹多少麻烦。”

  变化在数据中显现:胶州劳动人事争议案前调解成功率从18%跃升至31%,重点企业劳动纠纷主动化解率增长三成。这背后是持续的“播种行动”——“人社服务进百企”活动结对帮扶解决106个用工痛点;7家省级和谐企业的示范效应,正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制造业与新业态中漾开层层涟漪。

  “下一步,我们要让这张网更细密。”胶州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协调中心负责人李臻的办公桌上,摊开着新绘制的“劳动争议化解生态圈”示意图,“我们将持续完善源头防控、多元协同、精准服务的工作闭环,协同工会等力量,进一步擦亮‘一站式’品牌,推动劳动争议预防化解体系更具韧性、更富效率、更有温度。”李臻说。而那些在调解中心拿到款项的笑脸,在仲裁庭落下的和解槌声,以及企业车间里规范运行的考勤系统,正共同奏响胶州高质量发展的和谐交响。(完)

编辑:沙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