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特殊的小患者。这名仅7个月21天的男婴,因“发热3天,咳嗽伴呕吐2天,无尿1天”就诊。起初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被当作普通感冒治疗。然而,孩子病情迅速进展,出现无尿,随即被转至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入院后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孩子存在严重贫血、血小板急剧下降,肾功能指标显著异常,最终被确诊为“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这是一种儿童期的危急重症。医院立即展开抢救,给予血浆置换、血液透析滤过以及靶向药物(依库珠单抗)等综合治疗。
在住院期间,肾脏内科的医护团队始终秉持着爱心和责任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为小朋友提供了专业医疗照护与温馨陪伴。
通过精准的诊疗方案及护士们轻柔细致的操作与日夜守护,患儿病情终于得到控制。目前尿量恢复正常,溶血停止,肾功能也逐步恢复。
健康科普
认识这个“隐形杀手”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是一种罕见的、凶险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它主要三大特征是: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被异常破坏)、血小板减少(容易出血)、急性肾损伤等多器官损害(肾脏最常受累)。
该病急性期死亡率高,且易反复发作,可能进展为需要长期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
病因是什么?
血栓性微血管病可由于基因突变、代谢性疾病、感染(如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病等多种因素引起。aHUS的根本原因大多在于人体内“补体系统”(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调控失常,导致其过度激活,进而攻击自身血管内皮细胞,引发微血栓形成。病因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补体调节功能异常。
如何识别与诊断?
家长需警惕,如果孩子在感冒或腹泻后或不明原因出现:
•面色苍白、异常乏力(提示贫血)
•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提示血小板减少)
•尿色加深(像浓茶或酱油)、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提示肾脏受损)
•高血压、水肿
需立即就医。
医生会通过血常规、尿常规、外周血涂片(寻找破碎红细胞)、肝肾功能、LDH、凝血功能、补体及基因检测等一系列检查来综合判断。诊断aHUS需要排除其他血栓性微血管病,如腹泻后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甲基丙二酸血症等。
治疗与管理:与时间赛跑
一旦确诊aHUS,治疗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核心治疗:补体抑制剂(如依库珠单抗)能精准阻断异常的补体活化,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应在发病早期尽快使用。
•传统治疗:在无法立即获得靶向药物时,血浆置换/输注是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案。
•支持治疗:包括血液净化(如透析)以替代肾功能、纠正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
专家提醒
1.早期识别是关键:儿童若在感染后出现面色差、出血倾向、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切勿掉以轻心,应尽快到儿童专科医院或肾脏专科就诊。
2.规范治疗是保障:aHUS治疗专业性强,需在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指导下进行。
3.长期随访不可少:即使病情缓解,患者也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血压和补体水平等,以防复发。
溶血尿毒综合征虽然凶险,但随着医学进步,尤其是靶向药物的应用,其预后已大为改观。提高认识、及时诊断、规范治疗,是战胜这一疾病的关键。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将为孩子肾脏健康保驾护航。
科室介绍
1985年建科,山东省儿童肾脏疾病诊疗领军单位;省内率先开展:腹膜透析(2005)、肾穿刺活检(2006)、儿童血液净化(2010),累计救治急慢性肾衰竭患儿500余例,擅长罕见遗传性肾病诊疗。
收治病种:泌尿系感染、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急慢性肾衰、溶血尿毒综合征、遗传性肾脏疾病、血尿和蛋白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