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5月23日电(吴学飞 孙立华)今年以来,烟台市民政局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探索建立“预警监测、主动帮办、微心愿互助”三类民生服务路径,通过数据赋能、主动发现、社会参与,推动社会救助有力度、更有温度。
数据跑路+人工核查,织密预警监测网
线上,烟台市民政局以本地社会救助平台建设升级贯通省动态监测平台和烟台镇街综合数据平台,集成20个部门、96家金融机构的132项数据源,实现50类收入资产信息“一键核查”,累计分析数据线索14.5万条;线下,通过分层级打造一个市级社会救助数智化服务调度中心、四个县级“云助联办”改革试点,对残疾、疾病、教育等8类风险实时预警,推动救助服务从“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
四级联动+精准画像,破解“沉默的少数”困境
针对重病重残等特殊群体,烟台开展“惠民生·暖民心主动帮办日”行动,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敲门问需”网络,上门送政策、帮申请、拓服务,让政策边缘群体走进社会关爱中心。其中,海阳市整合6类困难群体基本信息,按照全覆盖入户问需,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数据库,创新按照“三级二十类”分级法,细化群众致困原因,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精准对接生活保障、危机干预等6大类别服务项目。目前,已累计开展10余个主题服务项目,精准服务500余次,新招募志愿者1024人,链接慈善资源20.8万元。
微心愿+社会众筹,打造互助式救助生态
指导福山区、芝罘区等人员结构较为复杂的中心城区开展“点亮‘微心愿’幸福千万家”主题活动,关切群众身边“小急难”,以社区为单位,采取“心愿采集—资源链接—项目推动—品牌培塑—公众聚合”的循环发展模式,通过微信小程序、居民许愿版、社区议事角等平台搜集需求,组成微心愿互助清单,向辖区党员干部、网格员、商户单位及热心居民进行推送,社区群策群力解一家燃眉之急,目前,609个“微心愿”带动46万元社会资金参与,孵化11个社区互助项目想,有效缓解社会救助“悬崖效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