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动车组,作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多年来,中铁十局青岛公司抢抓机遇,在上跨下穿铁路等邻近营业线工程施工中不断开拓市场、积淀经验、创新工艺,逐步形成了涉铁营业线施工的品牌优势。尤其在顶推、斜拉桥梁施工领域善作善成、战功赫赫,创下了多项国内之最,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树立了涉铁施工金字招牌。
该公司先后完成新建青岛至连云港铁路工程跨胶济铁路特大桥64m跨度的单线简支钢桁梁、双洮高速林海分离立交钢箱梁、潍莱右线跨青荣铁路特大桥120m+82m钢桁梁、潍莱青荣下行联络线跨青荣铁路特大桥96m单跨简支钢桁梁、济郑高铁跨京沪高铁特大桥(50+85+50)m钢箱梁、京哈高速陈家窝棚和郎家窝棚钢箱梁、烟长高速上跨长双烟铁路钢箱梁等顶推工程和长春市光复路斜拉桥工程。另外,在建的还有淄博东二路上跨胶济铁路斜拉立交桥和青岛即墨区鳌东路上跨胶济铁路斜拉立交桥。
从初涉营业线施工领域,到如今涉铁施工遍布齐鲁和东北大地,该公司在涉铁领域充分展现了所向披靡的强劲实力。一座座精品钢桁梁的问世,一项项工程记录的刷新,是该公司紧扣时代脉搏,凭借较强的技术实力、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积淀的品牌效应占领涉铁市场的有力证明。
89天,顶程308米,济郑高铁关键工程打通
济郑高铁跨京沪高铁特大桥(50+85+50)米钢箱梁全长186.7米,重1696.8吨,跨越既有京沪高铁、京沪、水白铁路的交角分别为140°、139°、49°,施工难点多、风险大,为济郑高铁全线安全风险最高、全线黄河以南最大控制性工程。
济郑项目作为该公司“头号工程”“既有线品牌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功郑济”成了所有参建员工的奋斗目标。为保证顶推进度,安全完成施工任务,该公司济郑项目部指派专人进驻钢箱梁厂家,对焊接施工工艺进行反复研讨论证;对所有参与顶推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聘请经验丰富的焊接人员持证上岗,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焊缝质量及时检测,确保焊接质量。在顶推过程中,通过智能千斤顶顶推系统输出数据与现场技术人员计算数据实时比对,及时纠偏矫正;针对冬季施工及恶劣天气,建立隐患排查机制和安全风险管控双重机制,做好应急预案;每次作业前,召开班前现场会,强调安全及施工注意事项,确保各环节万无一失。
2021年12月23日凌晨,济郑高铁跨京沪高铁(50+85+50)米钢箱梁导梁吊装顺利完成,创下了国内首次跨既有铁路导梁整体吊装记录。2022年1月15日凌晨4时30分,钢箱梁顶推施工圆满完成,标志着全线架梁通道顺利打通。从导梁吊装到钢箱梁落位,共计历时89天,累计投入120余人次,使用800吨步履式顶推设备组8套、1250吨履带吊1台、500吨汽车吊1台、400吨汽车吊1台、25吨-120吨汽车吊12台等大型设备,让这条186.4米、1696.8吨的长龙,在跨年中顺利完成了跨越,也在建设者的精心呵护下“长了一岁”。
2项国内记录,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2019年12月24日23时10分,潍莱高铁右线跨青荣铁路特大桥施工现场,随着钢桁梁“横移”命令的下达,重达2200吨的120+82m钢桁梁以每小时13m的速度稳步横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施工,钢桁梁横移28米,成功跨越青荣铁路,安全平稳地实现了“大悬臂横移”。
此次施工,创造了国内铁路史上全焊接耐候钢和大悬臂横移2项新的施工记录。在材质选用上,全桥采用耐候钢,避免了以往钢桥繁琐的涂装防锈措施,减少了工作量和施工周期,即保证了钢桥的使用年限,还大大减少了后期的运营维护投入;在连接方式上,采用全焊接的型式,全面改写了以往钢桥采用大量螺栓的历史,避免了螺栓连接桥梁造成的螺栓脱落风险以及更换螺栓不便,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桥免维护;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120+82米双曲弦连续钢桁梁+框架墩体系跨越既有运营高铁,既加大桥梁的稳定性,降低了结构整体重量,更有效控制了施工的安全风险,整体结构体系为国内首创、世界领先。
施工中,针对钢桁梁横移过程中横跨既有线路的难题,该公司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即采用钢桁梁大悬臂横移施工工艺,首先在远离青荣铁路45m处搭设20m高的拼装及横移支架,然后利用大型起重机械将钢桁梁杆件吊装至拼装支架进行拼装,在横移支架上吊装横移滑道,钢桁梁拼装完成后利用拖拉系统,将钢桁梁拖拉横移至设计位置,然后落梁安装支座就位。
过程中,该公司凭借着有经验的技术团队,在顶推横移施工中实时进行方向和高程的测量,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顶推横移施工万无一失,顺利完成横移施工,彰显了上跨繁忙客运专线大跨度钢桁梁顶推横移的专业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潍莱右线跨青荣铁路特大桥120m+82m钢桁梁顶推施工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钢桁梁的成功顶推不仅为该公司在桥梁施工领域打出了声威,也为以后大跨小角度桥梁跨越既有铁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跨越13股铁路,打造长春斜拉第一桥
2014年6月30日,该公司承建的吉林省长春市光复路斜拉桥(现正式命名为:长泰大桥)顺利通车。该大桥是长春市“两横三纵”快速路的“咽喉”工程,也是长春市首座双塔斜拉桥。
长泰大桥属于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特大斜拉桥,总长度为368米,大桥主塔为H形塔,两个主塔高80余米,桥面宽29米,双向六车道。建成后,可拓展大桥所在宽城区的城市空间,极大缓解亚泰大街和长白路交会处的交通压力,为长春市整体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提供便利。
该桥同时跨越亚泰大街主干道和13股铁路,其中包括京哈铁路上、下行正线和长吉城际高速铁路,距离铁路高压线最低处只有30厘米,综合施工环境的复杂程度在国内极其罕见。另外,塔柱临近有铁路线,且施工时两侧道路有车辆通行,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及工期目标,项目部过多次研究及专家评审,变更施工方案采用全自动液压爬模爬架施工塔柱,同时在施工区域两侧搭设防护棚。针对桥体施工,采用前支点牵索挂篮施工和三位一体”的绝缘防护装置方案,既可确保线路上方施工安全,又同时具备防水和防落物功能。
工程科研课题《长春市亚太大街双塔斜拉桥施工技术研究》荣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二等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一种可提升式挂篮张拉操作平台》、《跨接触网绝缘防护装置》等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斜拉桥前支点牵索挂篮施工》工法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