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新闻—正文
高校专家在省察与反思中建构儒学理论 回应时代议题
2023年12月04日 10:42 来源:中新网山东
学术研讨会现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供图
学术研讨会现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供图

  中新网山东新闻12月4日电 “儒学、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12月2日-3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在2天的会期内,50余位高校及科研机构学者创新性诠释儒家传统命题,在省察与反思中建构回应现代性问题的儒学理论。

  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周易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设大会主旨发言以及7场小组发言,共有36位学者做出发言报告。

  与会学者们的发言主题一方面涉及对天道观、宇宙论、本体论等儒家传统命题的创新性诠释,以及对牟宗三、熊十力、唐君毅等当代新儒家开创者的拓深性研究,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充分结合西方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着眼于回应现代性问题和适应时代需求而进行的儒学理论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李尚信出席开幕式并介绍说,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十分切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的发展方向,即以生生作为核心范畴来建构当代的中国哲学,这受启于易学作为大道之源引领历代中国哲学建构这一事实。在他看来,任何哲学只要对成就生命、对成就人发挥作用,就是有生命力且值得建构的哲学。“要倡导多元的哲学。”

  “在现今人类世界正在面临巨大考验的背景下,儒学研究与时代的密切关联成为重要课题,因而透过对儒学经典的现代诠释回应时代议题是现今儒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杨自平表示,世界正在剧烈变化,面对气候变迁、AI技术冲击、少子化及高龄化社会的临近,人类在现今充满不确定性的高风险社会更需要心灵安顿的力量。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文智说,上世纪80年代后,当代儒学获得了长足发展,出现诸多流派,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儒学目前内部探讨的内容极为丰富,但是比较封闭,还有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张文智以佛学为例,认为佛教的禅修迎合了西方人关于冥想的心灵修养需求,同时他提出,儒学中也有静坐工夫可以补足这一方面。

  本次大会主旨发言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沈顺福主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郭沂,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林忠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曙光,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创院院长林安梧先后进行了发言。

  主旨发言紧扣会议主题,围绕着当代儒学、东亚易学的研究现状,儒学的现代诠释及创造性转化等关键议题进行了高屋建瓴式的阐述。在讨论环节中,学者们就海德格尔存在论是否适用于会通中国哲学、儒学有无必要趋就现代文明理念等问题展开了交流探讨,由此进一步深化了对当代儒学问题的认识,并达成了一定共识。

  在闭幕式上,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周易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张沛进行会议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会议呈现出三个特点:其一内容丰富,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儒学皆有论及;其二价值立场开放多元,对以往儒学的认知既有认肯开放的一面,又有批判反思的一面;其三传统阐释与转化创新并存,可谓儒学研究的一体两翼。

  张沛指出,所谓“道术将为天下裂”本身就是生机盎然的展现,证明了当代儒学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而学术界所期待的也正是一个充满多样性的未来。“在这样的多元格局之下,不同的研究取径、价值立场之间,‘可以求通,不可求同’。要少一些入主出奴的意气、多一些平和宽舒的从容,这既符合传统儒学所讲的忠恕之道、以情絜情,也契合现代文明所倡导的基本价值。”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发起人,林安梧在闭幕式上表示,儒学与其他客观学问不同,牵涉到道、政、学。其中,道是理想,学是学术,政是政治社会共同体,而我们这一代人做儒学研究面临着新的可能性,即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如何更多地会通、交谈与对话,并对现代性的种种问题进行思考。

  林安梧认为,本次会议众位学者在讨论中接地气、通天道、入本心、务于事、通达于八方,氛围很好,唯一不足是时间短促以致来不及展开。“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儒学、新儒学和后新儒学的发展。”他同时指出,后新儒学一定要回到新儒学,新儒学一定要回到儒学,在对经典的理解、对生命的体验,以及整个政治社会共同体的现代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林安梧相信,21世纪是中国文明必须要参与到人类文明更多交谈对话的世纪。他也希望,这样的交谈对话能够为这个世界创造可能的和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