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正文
北京导游酷暑日记:俩月没休息 年轻导游累哭
2023年07月11日 14:59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导游酷暑日记:俩月没休息,年轻导游累哭了

  调查| 北京导游酷暑日记:俩月没休息,年轻导游累哭了

  入夏以来,天气热,旅游更热。

  7月2日,北京一名地接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发声,游客和从业人员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记者跟踪采访了几名北京的导游,记录下他们在高温中奔忙的身影。

  凌晨两点,闹钟响了

  夜还深,梦正香,闹钟就响了,此时是凌晨2点多钟。地接导游赵广秋简单洗漱,打车赶往天安门广场。“早上4点40多升旗,3点多就要排队往里进。”他在半个月里已经带了七八次升旗团,几乎隔天就要来一趟,“每天都是高峰日,广场上全是人。”

  看完升旗以后,赵广秋又给客人讲了讲周边的建筑。忙到七八点,简单吃了点早饭,就直奔故宫去接另一个团。

  “相比起过去的大团来说,今年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包团要更多一些。客人会选择在网上报两三天的当地游,这样更灵活。”赵广秋说,大团相对减少也跟订票难有关。“传统的跟团游都会提前把所有门票都订好,但今年行程里面一些热门景点没办法保证订到票。特别是故宫,真的是一票难求。”有时候,赵广秋刚带完一天的团,晚上还要去网上抢票。“如果一个团30人,只抢到25人的票,这个团就去不了,只能第二天继续抢。”

  上午9点,赵广秋终于在人海中找到了报团的客人。“早上在故宫排队的人特别多,上万人挤在午门那边的检票口。”赵广秋目睹身边一个孩子体力不支,几乎倒下去。“好多孩子平时都是在教室里坐着,突然在高温天过来拉练,身体根本吃不消。”赵广秋带着客人以五分钟走一步的速度向前挪动,“我从2008年开始带团,经历过不少旅游旺季,可从没见过这场面,比往年的‘十一’黄金周还要夸张。”

  赵广秋希望,故宫能够根据淡旺季的客流情况,动态调整检票口和安检通道的数量,在游客疏导方面增派人手。“细节上也可以做一些优化,比如,执行分时段入场,在参观路线和时长上做一些引导,尽量让游客分散开来。”

  两个多小时后,赵广秋终于进了故宫。“正赶上大中午,故宫里面没有多少能遮阳的地方,再加上四周都是宫墙,热浪不断蒸腾翻涌,在太阳底下讲三分钟,客人就扛不住了。”赵广秋觉得,如果能增加一些风扇等通风设施,促进空气流通,游客的体验感或许会有所改善。

  一个上午,喝十瓶水

  从早上看升旗,到中午逛故宫,赵广秋喝掉了十来瓶矿泉水,却几乎没去过一次卫生间。“出门的时候包里还要装好多给客人用的讲解器,所以只能带两瓶水,剩下都在景区里买。”赵广秋发现,动作如果慢些,可能连水都买不到。

  回想过去这几年,赵广秋唏嘘不已。“大起大落。”赵广秋曾经眼睁睁看着一家家旅游餐厅倒闭了,旅游车队解散了,宾馆不干了,好多导游因为长时间没收入,不得不转行。“真是前所未有的惨淡,整个行业灰暗到了极点。”而如今,旅游市场需求暴涨,导游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但凡有导游证的,都会被叫来救场。

  “12点刚带完一个团,只要在导游群里说一声‘我下团了’,不到半小时就会有新的团找来。”赵广秋说,一些紧急找导游救场的情况,甚至能开出日薪1500元的高价,但这只是个例。大多数导游的日薪还是在五六百元左右,比起之前300元左右的日薪来说是要高出不少,但这也是拿超负荷工作换来的。”

  不到半个月时间,赵广秋已经变得又黑又瘦。“长期睡眠不足,再加上高温天暴走,很容易出现心律不齐、大脑缺氧等症状,都得拿药顶着。像我们这些三四十岁的,会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一些身体弱一点的年轻小姑娘,要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真正带团的时候,赵广秋很少感觉到累,“因为要一直提着神儿,密切观察客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处理好客人的情绪。”

  等到送走客人,他才恍然意识到自己浑身像散了架。接下来整个七八月份,都会是这种高强度,基本上一天都休息不了。看到有同行在颐和园中暑离世的新闻,赵广秋心里格外不好受。“这样的高温天气下,无论游客还是导游,身体都在经受考验,希望景区可以多一些人性化的措施,让旅游体验得到进一步改善。”

  下午三点,树下躲躲

  下午3点,气温逼近40℃,地表温度更高。圆明园南门外,密密麻麻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暴晒之下,已经经历了大半天游览的游客们,有些疲乏,步幅谨慎地往园内挪。人群中,能看见几个鲜艳而倔强的小旗,在精神抖擞地摇摆,那就是地接导游们。

  老万一身漆黑,墨镜黑、肤色黑、衣服黑,还戴着黑色的防晒护袖。他把团里的游客,全部送进了园内,自己用衣服擦了擦汗,就到南门外广场上的树荫底下休息。“太热了,也太累了,但是没办法,咱就是干这份工作的。”

  北京很多室外景区,缺乏遮阳设施,圆明园南门外这几棵大树,成了导游们的好朋友。好几个举着小旗的导游,在这里休息。“地上太烫,要不然我还能坐会儿。”老万试了试地上的温度,还是选择靠着树站会儿。干导游十几年,今年夏天是最特别的。“以往暑期也忙,但没像今年这么忙,而且这高温,我在北京这么多年也没经历过。”

  家人提醒老万,注意补水,抽空休息。到一个景区,他就赶紧去买瓶矿泉水。“我想要冰的,但是到下午,冰水已经供应不上了,哪儿哪儿都是‘没冰的了啊’。”

  和老万一身黑不同,女导游小梁一身白。她把团送进园之后,也找了棵树休息。“三四天,我就得来一次。送走一波又是一波。”小梁说,今年门票难抢,圆明园算是比较好抢的,有历史感,很多外地游客喜欢。

  正和小梁聊着,又一个导游带着队从大树间穿过。“嗨,这儿凉快点儿,大家集中一下,听我说。”导游把游客招呼到身边,“现在啊,12点半,哦,不对,3点半,我忙晕……一会儿5点钟,咱们还是原地集合,去坐车,好吧。”

  电话那头,导游哭了

  忙完一天的活儿,夜已经很深了。自己经营旅行社的导游老朱,看了眼表,自言自语:“到点儿了,准备抢中国科技馆的票。”

  再热、再累,老朱都可以克服,今年暑期最难的是预约门票。“我们旅行社也跟广大散客一样,在一个票池里抢票,大家抢不到,我们也抢不到。有些必看的景点,抢不到票,就面临退团。”退团的情况,老朱最近已经遇到过,为了尽量避免,他发动还能坚持的导游,用能用的手机,一起抢票。“我们脑子里有一个时刻表,到哪个点,抢哪个景点的门票,脑子里的闹钟,就自己响了。进入抢票的那几分钟,所有的电话,我都不接。”

  正在踌躇满志准备抢票,老朱的电话响了,接通之后,他听到了哭声。皱着眉聊了十分钟,老朱叹了口气:“小姑娘刚刚拿证,实在扛不住了,嚎啕大哭,两个月没休息一天。我只能安抚她先调整调整,想再找人没那么容易。”

  这几年,很多导游转行,新导游补充少,导致今年暑期,北京旅游接待力量面临严峻考验。每一个坚持下来的导游,面对突然暴涨的需求,都需要承受身心压力。“导游比游客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把游客送到酒店后,自己再坐地铁回家。一个团三天到四天,连轴转。”(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毅 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