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10月24日电(王禹 王明敏)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完成远程心电诊断,家庭医生通过智能监测设备“云端把脉”,预约就诊时间精准控制在30分钟以内……在青岛市胶州市,一张覆盖城乡的智慧健康防护网正织密织牢,悄然改变着群众的就医体验,推动慢性病防控从“治已病”向“防未病、管欲病”的深刻转变。
胶州市日前举行“构建慢病防控新格局、推动医防融合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该市正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主轴”,创新构建起服务、数据、业务“三个一体化”的慢病防控新体系,让群众享受到更连续、更可及、更系统的健康服务。
“我们依托医共体建设,构建‘居民家庭—村卫生室—基层分院—总医院’四级协管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发布会现场,胶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卿军介绍,以“三高”疾病为例,目前,全市已为1.62万名“三高”患者提供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患者在家门口便可享受“筛查-预防-治疗-管理”四位一体的健康服务。
面对慢性病带来的健康挑战,胶州市首先在“服务一体化”上实现突破。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在体系中发挥着“指挥中枢”和“技术引擎”的双重作用。该院副院长李增春表示,医院通过构建县域“三高中心”、慢性病管理协同平台等,打通了总医院与18家基层卫生院、530个村卫生室的数据和业务“经脉”,实现资源灵活调度、业务无缝衔接。2025年医共体内已累计实现上转患者3113人次、出院协同2.3万余人次,慢病患者回流县域、下沉基层的成效持续显现。
基层是慢病防控的“主战场”。胶州市以社区卫生院为“抓手”,以家庭医生签约为“纽带”,以智能终端为“哨点”,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全程健康管理”的良性循环。胶北街道北关卫生院院长魏清介绍,“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下社区、进家庭,同时探索‘互联网+居家健康监测’模式,家庭医生在平台上收到健康异常指标预警后,会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上门进行随访。”目前,全市已配备5000台家用健康监测智能终端,今年以来,胶州市已完成居家健康管理8985人,健康检测13.8万人次。
服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得益于数据一体化的有力支撑。通过搭建慢性病筛防与长效管理平台,胶州市实现了医共体内部数据的纵向贯通和跨系统信息的横向整合。“医生可实时调阅患者完整健康档案,居民居家检测数据即时上传,显著提升了慢病管理的精准性和便捷性。”卿军表示。
在业务一体化方面,胶州市则推动医防协同走向深入,使服务从单一诊疗向全程守护转变。市疾控中心与医共体在总医院创新设立生活方式医学干预门诊和数智化营养餐厅,将运动、营养处方纳入常规治疗。同时,以高血压为切入点,试点推进“血压远程监测—低钠盐干预”闭环管理,构建起“三高”与慢阻肺、肿瘤等重大疾病协同共管的新体系。
时值秋冬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郭辉特别提醒:“建议市民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积极接种流感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做好健康监测。慢病患者要规律服药、定期随访,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下一步,胶州市将持续升级‘三个一体化’慢病管理模式,通过数字赋能打造智慧医疗体系,通过服务创新构建温馨医疗生态,将全民健康的美好愿景转化为每位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卿军表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