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源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创新技术,正让看似普通的植物纤维身价倍增。在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植物纤维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解决了植物纤维原料高效高值化利用难题,不仅让实验室成果走向生产线变成“产业真金”,更实现了关键原材料的自主可控。
一个由博士后领衔的临床团队,正在巧解脊柱手术中的临床难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相宏飞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型设备——双通道脊柱微创手术系统,有力推动了我国脊柱微创装备与技术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相宏飞正是奋战在山东科创前沿的众多博士后之一。
博士后群体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近年来,山东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将博士后群体作为战略性人才资源,构建起“人员+平台+基金+项目”的全链条政策体系,实现“引、育、留、用、服”各环节政策全覆盖,打造了一支高层次创新型青年骨干人才队伍。目前,全省拥有博士后科研平台1334个,累计招收博士后超2.2万人,成果转化效益突破535亿元。
为吸引优秀博士后来鲁就业创业,山东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设立博士后科学基金,构建普惠与精准结合的资助体系,“十四五”期间累计遴选博新人才285名,资助创新项目1288个。实行博士后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每年助力近200位博士后获评高级职称;通过打造青年人才和博士后综合管理平台,为3400名博士(后)发放生活补助超2.2亿元。
6000万元的意向订单,见证了博士后创业项目迸发出的市场能量。威海栖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博士后刘晨带领团队,深耕核分析技术与矿物成分检测的融合创新,自主研发的在线矿石成分分析仪,通过X射线探测荧光分析技术突破,实现矿石元素实时、精准检测,填补了国内智能化选矿设备技术空白。对于从“论文”到“产品”,刘晨说,“因为有支持博士后群体创新创业的政策、资金和平台,我们才能专心搞科研、安心做企业。”
从构建平台、出资支持到暖心服务,山东多措并举激发博士后创新创造活力。自2019年在全国率先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以来,山东连续6年累计吸引30多个国家的5500多个团队参赛,创造产值超130亿元。在济南建设博士(后)国际创新创业园,在青岛、烟台、威海设立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累计引进博士后创业项目230余个。实施博士后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对博士后初创项目落地后给予最高20万元创业启动经费支持。(记者 齐静 通讯员 李慧 陈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