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11月18日电 (刘洪庆 胡敏)近年来,山东平邑县白彦镇抢抓市县14名驻村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工作契机,坚持“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的工作原则,以党建引领为主线,重构片区空间格局,连片打造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组团扎根乡村、合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乡村振兴,组织先行。白彦镇创新成立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联合党委,构建“乡镇党委、片区党委、村级党组织”三级架构,在黄坡村设立集中办公点,统筹10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的资源调配与项目推进。“以前各村‘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现在联合党委让服务效率大大提升。”专职工作人员张悦介绍。
片区联合党委制定责任清单、推行周例会制,多部门组成工作组,重要事项须经片区联合党委会议共同决策,聘请专业团队设计“一核引领、一带贯穿、三区示范”片区布局,以认养一头牛循环农业为核心,串联产村融合示范带,谋划2年实施64个项目,去年完成39个,今年已落实解决灌溉维修、道路硬化等诉求30余件。
产业振兴是片区的“重头戏”。在东城村,县派第一书记李金秋引入的羊肚菌种植项目让村民贾吉财喜笑颜开,“一季收入顶过去两年。”试种3亩成功,并与美都西瓜交替种植解决重茬。据了解,片区建设高标准农田4000亩,铺设灌溉管道1.8万米,维修水利设施4座,新建6个水泵站,小农水水井5座,架设5座农用桥等水利和电力设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整修生产路3000余平方,修建排水沟近4000米,新建桥梁2座;6处共富工坊提供岗位130余个,黄金斗村的虎头鞋、竹篮通过电商销往全国;“认养一头牛研学项目”吸引清华大学等高校团队考察;青山迷你马拉松推介樱桃等农特产品品牌。
张伟是黄金斗村的第一书记,用两个月踏破三双布鞋、走访585户村民,在他的推动下,黄金斗村建起3处共富工坊,吨包袋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项目让村民鼓起钱袋子。黄坡村第一书记王震引进昭和、大正三色等高端锦鲤品种10余种,配套水泵等设备20余套,培育冠军鱼苗后代,改变了黄坡村“家庭作坊”式的锦鲤养殖模式。同时,鲁南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可容纳约500余户经营,创造就业岗位约600个;白彦大集擦亮“崮乡农产”品牌,让丹参、樱桃、蓝莓、地瓜枣等特产走出大山。
“路灯亮了,心里也亮了。”黄坡村村民谢锋的感慨,源于片区新装的500盏路灯和1.3万平方硬化道路。此外,片区改建2处卫生室,新增医疗设备20余套;黄坡完小“爱心餐厅”让40名学生吃上爱心餐;2处“幸福食堂”保障高龄老人每日热餐,30万元捐款捐物温暖700余户困难群体;开展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0余场次,4处新建文化广场成为村民活动阵地。
片区联合党委书记管翔介绍,今年考选调整2名片区村党支部书记,组织新型农民培训13场,外出学习5次,培育致富带头人12名,培养联建村土专家、田秀才等鸿雁18名,联动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20人,动态储备致富带头能手等人才入库50人,切实将党建引领力转化为富民源动力。
在基层治理上,探索推行“包村、包街、包巷”机制,发挥包村干部、党员、“胡同长”作用,引导联建村群众“全过程参与”村务管理和乡村振兴建设;“第一书记积分超市”激励55户党员带头示范,结合“榜样讲党课”等组织参加跨村讲党课,放大带动效应,形成“党群服务网”。
如今的白彦镇,正换发出新的活力,在平邑大地上书写乡村振兴的“白彦答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