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潍柴动力—正文
山东重工确定2030年全球化目标,潍柴“动力核心”地位愈发凸显
2025年10月27日 17:59 来源:经济导报

  10月17日至19日,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青岛召开,共有全球超过140个国家、近3000名海外合作伙伴前来参会,是历次活动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实际上,山东重工集团(下称“山东重工”)早已成为高度全球化的工业装备集团。山东重工总经理王志坚介绍,集团2025年预计出口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了4倍,而在2024年5500亿元的营业收入中,海外收入占比高达60%。

  王志坚还向与会者透露了山东重工的发展目标:做全球高端装备领域的重要领导者,2030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进一步提升业务全球化水平,海外业务贡献率2030年占比要达到70%。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山东重工旗下国际化业务起步最早、效果最好的核心控股子公司,潍柴集团先后并购了凯傲、法拉帝、博杜安等10余家欧美企业,过去一年这些欧美海外产业贡献了山东重工海外收入的30%。而在山东重工未来规划的实现过程中,潍柴“动力核心”的作用有望愈发突出。

  山东重工“国际范”十足

  在真正了解企业、行业的政商界人士们眼里,山东重工已是山东在全球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山东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其旗下潍柴动力、中国重汽、陕汽重卡、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山推股份、中通客车等子公司纷纷出海,均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经济导报记者观察到,10月18日正式召开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现场,外国人的数量远超中国人,会议的同声传译共设置了6种语言,40家优秀海外战略合作伙伴和30名优秀海外员工获奖,这些细节都悄然揭示着山东重工的国际化程度。

  而数据是更有力量的展示。

  据介绍,山东重工2025年1-9月收入实现接近4400亿,增长超过9%;产品出口收入达72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6%-7%,预计全年目标是1000亿元人民币。

  其中,1-9月份,潍柴发动机板块出口收入增长30%以上,达到历史新高,有力地规避了国内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大缸径业务,销量同比增长400%,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市场均实现了可喜的增长;中国重汽重卡出口销量实现11.1万辆,同比增长24.5%,其中9月份单月重卡出口首次突破1.5万辆,又一次刷新中国重卡出口行业的新纪录;中通客车海外业务占比达到70%,海外收入增长40%,在智利一次性拿了895台公交车订单、吉尔吉斯斯坦拿了1000台车订单,100台公交车进入迪拜公交市场,这是中国客车产品多年来首次进入迪拜公共交通领域。

  “过去一年山东重工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60%,其中有30%是凯傲、法拉帝、博杜安等欧美海外产业收入,还有30%是本土产品在海外本地化的制造和销售。”王志坚表示,山东重工一直在追求高度全球化的均衡产业布局。这样的好处是,当局部市场发生变化和波动时,整个集团能够凭借全球化布局来对冲局部的市场风险,以免有较大的周期起伏和波动。

  据介绍,如今,山东重工的足迹遍布170多个国家,拥有38个海外贸易平台、30余个海外办事处、超1000家销售渠道及40余座海外生产制造基地。

  而面向未来,山东重工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打造科技领先、绿色发展、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跨国集团,2030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为此确定的战略方向分别是新能源、数智化、后市场和全球化。

  针对业务全球化,王志坚表示,山东重工海外业务贡献率要从2024年的60%提升到2030年的70%,出口收入2030年要达到210亿美元。

  潍柴的国际化成功范例

  经济导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大会共策划工程机械、农业装备、动力系统、商用车、海洋交通装备、智慧物流六大核心展区,展品规模接近300件,很多产品都是第一次对外展出。

  山东重工相关人士坦言,此次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展示集团整个形象和整体实力增强客户合作的信心,为企业未来长期5-10年市场规划做好谋划。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对于山东重工的业务全球化而言,潍柴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在对外并购及本地化方面的做法,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据悉,2009年以来,潍柴先后并购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集团,战略重组德国凯傲集团及林德液压,收购美国德马泰克,投资美国PSI公司、英国希锂斯动力、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等10余家欧美企业,涵盖液压、叉车、智能物流等领域,补齐了企业技术关键短板,掌控了商用车新能源三大核心技术,并推动国内产业化落地。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全球市场竞争,潍柴海外并购的企业全部实现盈利,并保持稳健增长。比如,凯傲集团2024财年营收达115.03亿欧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大幅增长至9.172亿欧元。

  “截至目前,潍柴的整个海外业务收入已经占到潍柴所有业务收入的46%左右,国际化程度是相当高的,潍柴的国际化指数已经达到40.93%。”潍柴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马常海介绍,2025年1-3季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500多亿元,同比增长6%,利润包括其他的一些相关产品的销量和收入指标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马常海表示,潍柴海外并购成功的核心密码,首先是协同化,一定是与主业有关系、能产生协同效应,同时聚焦于国家战略、聚焦于技术瓶颈。

  其次是当地化,这又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海外并购企业当地化。比如法国博杜安,这是潍柴最早并购的一家企业,潍柴把自己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导入到当地,在当地加大投资,进行产能扩张,得到了对方的拥护,企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另外一个当地化是海外企业在中国国产化落地,比如博杜安并购后的第三年,就实现合资企业落户到潍柴工业园,德国凯傲也在济南莱芜产业园合资成立一家企业。

  马常海认为,同心化也是潍柴海外并购成功的关键密码之一。通俗说就是把所有的合作伙伴企业看成是一家人,打心眼里帮他们成长,帮助他们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文化上认可你才能共赢发展,这是同心化。”(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段海涛)

编辑:沙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