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正文
谁看《生万物》没被山东话戳中?一句“知不道”,直接麻爪了
2025年08月26日 10:21 来源:洞观齐鲁

外省人来山东

最怕啥?

不是吃不惯大葱,

也不是喝不了啤酒,

而是听不懂山东人说话。

山东方言就像

藏着无数彩蛋的快乐盲盒,

既有“杠赛来”的豪爽,

也有“夜来后晌”的古早味。

今天咱就拆开这盒方言盲盒,

带你解锁山东话的魔性魅力!

山东方言分三派:

跨个市可能要“带翻译”

别以为山东话是统一款,

省内早就分好了

“三大方言阵营”,

连山东人自己都可能

听不懂老乡话。

山东省方言分区。图源/地道风物

冀鲁官话区(鲁西北地区)

德州、济南、聊城等地的“主流款”,

和河北话堪称“亲兄弟”。

德州人跟石家庄人聊天

能无缝衔接,

可碰到胶东人就得懵。

人家说“你斯么 dǎi?”

(你吃饭没),

冀鲁官话区的人得

反应三秒:你说啥?

聊城东昌湖与城市相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中原官话区(鲁西南地区)

菏泽、枣庄、临沂等地的

“接地气款”,

带着点河南话的亲切感。

不信你也来试试。

用普通话念1893,

你就学会了山东话的

“一把旧伞”,

用普通话念“一把旧伞”,

你就学会了河南话的“1893”。

菏泽牡丹花吸引游人如织。梁犇摄

胶辽官话区(胶东地区)

烟台、青岛、威海等地的

“加密款”,

但辽宁大连人却能“认亲”。

威海人说“恁长得葱俊葱俊的”

(你长得特别好看)

烟台人跟大连人聊两句就想

翻家谱,

毕竟“闯关东”的基因摆在这,

方言里全是亲戚味。

游客在烟台养马岛海边荡秋千。王栋琳摄

这三大方言就像“隐形省界”,

难怪网友调侃:

“在山东旅游,

带个方言翻译比带钱包还重要~”

各市方言“梗王”大赏:

倒装句只是入门级

要说山东方言的趣味,

光“倒装句”可不够看,

各市都有自己的“专属梗”,

连热播剧《生万物》里

都藏着山东话的影子。

该剧以鲁南农村土地变迁为背景,

作为中原官话重要分支的

鲁南方言,

一开嗓就是“王炸”。

盘点《生万物》里的山东方言。图/小红书@向晚书

知不道——“不知道”的倒装

麻爪——不知所措

饿毁了——饿坏了

拉呱儿——聊天

曾经一度有“方言羞耻症”,

现在发现咱山东话是“真不孬”

山东方言从不是孤立的

“玩梗素材”,

每句特色表达里,

都裹着城市的风土人情

济南人开口先叫“老师儿”,

问路、买甜沫都离不了这声客气,

比“您好”多了份街坊式的热乎,

待人接物都透着舒服劲儿。

他们说“这小妮愣俊”(很漂亮),

“愣”字里带着股子直爽;

吐槽“做事别迂磨”(别磨蹭),

急脾气里藏着对效率的讲究。

趵突泉公园吸引市民游客参观。曲寓直摄

趵突泉公园吸引市民游客参观。曲寓直摄

淄博话主打一个“简洁省舌”,

“勺子”叫“勺”,

“盘子”叫“盘”,

“123”就是“衣勒伞”,

听着烧烤摊老板用淄博话喊

“肉串一霎霎就好!”

干脆得像淄博人的待客之道。

听着本地人喊“俺爱你刚石节烈”,

这方言里的实诚,

就是淄博最好的城市名片。

淄博烧烤。梁犇摄

青岛话自带“海蛎子滤镜”,

一开口就有海风的味道。

“哈啤酒、

吃嘎啦(蛤蜊)、

洗海澡”,

三句话概括青岛人的夏天。

他们夸人

“恁可真稀罕银(招人喜欢)”,

像八大关的春天

让人心里发暖;

说“安阳来”(哎哟来),

语气里的豪爽藏都藏不住。

航拍青岛海滨风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别担心被方言拿捏

放心来,

咱这儿普通话也杠杠的,

尤其是那句压轴的:

好客山东欢迎您!

编辑:梁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