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正文
走好融合之道 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02月09日 20:32 来源:中新网山东
  【编者按】2020年12月14日,经济日报高级记者管斌一篇5万4千多字的长篇调查报告《融合之道——山东德州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全文刊登,在中国经济界、经济理论界和山东省引起了轰动。

  有人说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一篇最全面、最系统的关于乡村振兴的新闻报道。其实,管斌的调研和观察,更是乡村振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独到升华。自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8日在全国人大会议山东代表团发表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重要讲话之后,中国各省市和经济理论界围绕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分开论证与实践的多,强调全面融合、协同发展的少。 

  管斌通过对山东德州地区乡村振兴实践的调研,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融合化”的概念,并进而总结出“以城乡融合、产业聚合、土地整合、人才汇合、文明化合、社会和合、天人好合为路,在全面融合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走出一条农业农村现代化之道”。

  这是继1998年管斌最早深入报道精准农业后,又一次具有前瞻性的舆论引领。要让乡村振兴融合化的“德州经验”广为传播,使其成为山东对全国农业的又一重大贡献。 

  乡村振兴融合化是大方向、大趋势,有序引领、持续推动,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牛年新春前夕,中国新闻社山东分社特邀经济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管斌做客中国新闻网APP山东、山东头条news微信公众号,详解了他这篇宏文的创意、调研、发表过程。我们可以从他的讲述中,深深感受到这篇稿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走好融合之道  推进乡村振兴

管斌

(经济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江韬奋奖获得者)

管斌(左二)在陵城区采访 。常德宝 摄
管斌(左二)在陵城区采访 。常德宝 摄

  登临泰山之巅,仰观俯察,溯古追今,脑中频频闪现的词是国泰民安、稳如泰山。能够国泰民安原因多多,而农安民泰,农民安泰,则为至要。农为邦本,农安如磐石,国稳如泰山就有了重要基础。安农固蒂,自古就是治国之大本。

  现在,我国的城市化率虽然达到了60%多,但我们还有7亿多农民,我们还是农业大国,农之重要仍然重于泰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习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作为中央媒体的记者,与习总书记同心,与人民同德,与时代同步,这是天经地义,关注“三农”义不容辞。

  山东是农业大省,“全国农业看山东”。建国后,毛主席曾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厉家寨成为全国的典型;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业有很多经验走向全国,发挥了引领作用,“诸城模式”、“寿光模式”、“潍坊模式”得到了习总书记的肯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要求“德州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北京南望,德州不远。记者选择到德州深入调研。德州是农业大市,这里是全国重要粮食、蔬菜、畜牧主产区,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实践区。 

管斌(左一)在乐陵市采访作画的农村老人。
管斌(左一)在乐陵市采访作画的农村老人。
管斌(右一)在齐河鼎泰沣生态园采访。常德宝 摄
管斌(右一)在齐河鼎泰沣生态园采访。常德宝 摄

  记者5下德州,历时1个多月,采访了10个县(市区)。除了采访德州市的领导,还与7个县(市区)委书记、10个县(市区)委副书记、20多位镇党委书记、30多位村支部书记进行座谈,还采访了200多个老百姓,还走进了40多户农家。几乎每天晚饭都到七八点才吃,有时座谈到夜里11点多。虽然很辛苦,但收获很大,获取了很多鲜活的素材。

  德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多探索与实践,但最突出的就是乡村振兴融合化。他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城乡融合、产业聚合、土地整合、人才汇合、文明化合、社会和合、天人好合为路,在全面融合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走出一条农业农村现代化之道。

  在德州采访中,深切感受了这里的农民、农业、农村“三农”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三类组织”融合……融里乾坤大,合中日月长,在有序进行、渐融渐化、循环往复中,推动乡村振兴融合化。

  德州的乡村振兴融合化之路,合乎五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其核心要义就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条道路重在城乡融合发展。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标志,我国已进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必须把握新阶段,树立新理念,构建新格局。乡村振兴需要全面推进,需要全面融合,工农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文明融合、天人融合等等。山东德州以顺民心为德,以融合化为道,探索和实践出独具特色的“德州路径”。

在德州齐河鼎泰沣生态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常德宝 摄
在德州齐河鼎泰沣生态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常德宝 摄

  德州的探索与实践合乎习总书记关于融合的指示精神。总书记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德州把习总书记关于融合的重要论述,学懂弄通,融化到血液里,转化到行动上,这是他们走好乡村振兴融合化之路的最根本所在、最核心所在、最重要所在。

  融合是天地之道。天地之气氤氲交感,万物生焉。人需要顺应天道地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融合是人之道。“保合太和,乃利贞”;“礼之用,和为贵”。

  融合是社会之道。《管子》:“和合故能谐。”

  融合是世界之道。正像中华文明因融合而根深蒂固,世界文明因融合而枝繁叶茂。习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

  德州的乡村振兴融合化就包涵着中外融合。他们吸取发达的农业科技文明,在德州的田野上,引进的世界一流技术,喷发着力量。在庆云县,荷兰智慧温室投资1亿元,全面引进荷兰的设备和技术,聘请荷兰籍工程师按照荷兰标准现场指导,3‰场地平整要求,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世界级的施工精度。在水发集团占地240亩的牡丹观赏园,看到这里的中式风格、欧式风格和阿拉伯风格等各种风格,竞相生辉,仿佛走进世界“大观园”。

山东庆云沃森农业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山东庆云沃森农业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山东水发现代农业产业园鲜花盛开。
山东水发现代农业产业园鲜花盛开。

  德州乡村振兴融合化的做法,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德州实践,带有方向性、趋势性,值得好好总结,值得好好推广。 

  乡村振兴的路有千条万条,但最好的路只有一条,这就是乡村振兴融合化之路,这是一条光明之路,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为了写德州乡村振兴融合化的稿子,反复学习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特别是反复学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把这作为写稿的根本指南。同时,还看了300多万字的参考材料。我想,只有把乡村振兴搞明白,才能写清楚。

德州平原城乡万名群众共庆丰收。张大伟 摄
德州平原城乡万名群众共庆丰收。张大伟 摄

  天下兴农,记者有责。我想把基层的探索总结好,为天下农民报道出一条好路子。于是谢绝应酬,集中精力,用了3个多月集中写稿。7易稿件,完成了54000多字的《融合之道——山东德州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领导科学报》用了8个版,一次推出。《经济日报》一版2000字铺底加编者按,下转两个整版隆重刊发。《大众日报》全文转发。报道得到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认可,产生了积极效果。

  时代造就记者,记者影响时代。生逢其时,大幸一也;拥有经济日报这样的好平台,大幸二也;长期在经济大省山东做驻站记者,置身新闻富矿,大幸三也。三幸叠加,幸甚至哉!如此幸运,不敢懈怠,唯有奋发,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