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山东新闻10月23日电(张婧 王园园 于言朋)青岛市莱西市近年来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关切,汇聚政府、社会、社区多方力量,推动养老服务与儿童关爱服务深度融合,探索形成系统化、精准化、可持续的民生服务新路径。
在河头店镇高格庄自然村,年过七旬的王仁海因胃癌治疗曾使家庭陷入困境。镇民政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机制主动发现其困难,协助办理医保报销与民政救助,有效减轻其医疗负担。“医保报销了九成,民政又帮忙报了一部分,负担轻多了。”王仁海感慨道。
这种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源于河头店镇“保基本、兜底线、优服务”的系统性民生服务布局。当地整合民政、医保、医疗集团及社会组织资源,构建起“1+8+N”便民服务模式,即以1个镇级便民服务中心为枢纽,8个村级服务站为支点,N名村级代办员下沉服务,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
在养老服务方面,莱西市着力推进“网格化+常态化”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河头店镇已建成1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9处养老服务站,累计办理养老助餐卡6000余张,服务助餐超25万人次,“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乡镇卫生院每季度进入养老服务站开展健康监测与诊疗服务,惠及老年人8000余人次,并为6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与心理疏导等服务。
“年纪大了,一个人懒得做饭。现在家门口就有大食堂,方便又实惠。”东大寨新村养老服务站的李风英道出不少老人的心声。
在儿童关爱服务方面,莱西市依托“政府+社会组织”运营模式,推动专业力量参与“一小”照护。当地成功孵化38家社会组织,其中包括获评全国学雷锋“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的“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中心已为全市78名有需要的儿童改造“书香小屋”,改善其学习与成长环境。
“我们为一名跟爷爷住在果园的孩子,在家里原有住房的基础上改造了一间‘书香小屋’,孩子非常喜欢。”“小雨滴”主任董金辉介绍。
当地还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实行动态摸排,建立镇村两级信息台账,对140余名监护薄弱儿童重点跟进,实现全镇困境儿童与留守儿童监护全覆盖。依托社会组织,百余名返乡大学生加入寒暑假“公益课堂”,开展课业辅导、红色教育、安全自护等课程,为儿童健康成长护航。
从“暖心食堂”到“书香小屋”,从“政策找人”到“服务上门”,莱西市在“一老一小”服务实践中,不仅织密了民生保障网,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样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