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40个乡村典型点亮振兴路 青岛“乡里乡亲”征集活动结硕果
2025年10月24日 17:28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10月22日电(张婧)“青岛乡里乡亲”喜爱的系列社会典型案例发布活动21日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大数据中心举行,现场向社会发布40个扎根乡村、惠及乡邻、弘扬乡风的典型案例。

  据介绍,“青岛乡里乡亲”喜爱的系列社会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是青岛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文化赋能乡村的有益探索,也是汲取基层智慧、凝聚群众力量、激发内生动能的重要举措。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是从7个涉农区市、90个涉农镇街提报的382个案例线索中,经过观众投票、严格筛选并反复打磨后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青岛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

  征集启动以来,青岛各区市农业农村部门联动宣传、网信、文旅等单位,深入田间地头、村落院坝,广泛搜寻藏在乡野间的“闪光点”。经过层层筛选、实地调研与反复打磨,最终确定了“祝兹文化展览馆”、即墨区龙泉街道满贡村党委书记刘永龙、“午山石匠”群体、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三河埠村“帮喜团”等为代表的40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乡情民俗陈列馆、乡村手艺“技良人”、农村社会事业网络达人、文明乡风建设案例四大类,构建起覆盖农村社会事业、乡村文化的多维度资源库。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农耕文化带动乡村产业升级成为本次征集案例的一大亮点。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的达尼村村史馆,记录了村庄以油画艺术为引擎的蜕变——借势市级乡村振兴片区建设,这里已形成完整农业全产业链,去年仅文化产业收入就达3亿元。平度市大泽山镇“葡萄大王”昌云军带领团队扎根“印象大泽”乡村振兴片区,片区内43个项目累计投资超3.4亿元,推动“大泽山葡萄栽培与文化系统”晋级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让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土生土长”的典型走出青岛、走向全国,实现了“墙内开花分外香”。其中“胶州大白菜栽培系统”获参评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格,填补青岛空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连续两年参加全国评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青岛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向全国推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岛智慧”。

  在胶州湾畔的田垄间,“农村社会事业网络达人”李春花举着手机直播,镜头里的白菜地与她的热情讲解,让乡村生活的鲜活气息透过屏幕传递给全国网友。此次典型征集不仅注重“找典型”,更用心“讲好典型故事”,以老百姓听得懂、喜欢看的方式,让乡村榜样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

  “仰口小伙”曲全涛用无人机记录崂山云海奇石,十年间让千万网友透过镜头爱上青岛乡村。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浓香山村村委委员董桂梅,用诗意文字和镜头记录乡村生活,她的镜头里既有村庄环境改善的变迁,也有乡村大集的“烟火气”,细腻的记录培育着村庄的良好风气,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即墨满贡村党委书记刘永龙在东西部协作助农直播中,取得一场直播销售额23.6万元的佳绩。

  这些带着“泥土味”的故事,不仅让“午山石匠”凿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传奇广为人知,更让段启英、宋玉芳等“技良人”的匠心被看见——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段氏蓝印花布”代表性传承人段启英,打破技艺局限,让蓝印花布从传统服饰与家居用品,延伸到现代生活美学领域。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村民宋玉芳坚守豆面灯古老技艺,她不仅手把手教村里年轻人,面对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分文不取传授手艺,如今村里年轻人捏的灯盏已在电商平台热销,让老手艺成为带动增收的新路径。

  本次征集活动还联合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等单位,为“乡里乡亲”典型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惠利率,让“金融活水”滋润典型成长。以此同时,本次活动还鼓励各类典型与乡村振兴片区、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等深度融合共谋发展,复制达尼村油画产业、大泽山葡萄产业的成功经验,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效应。

  据悉,本次活动由青岛市委农办、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开展,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协办。(完)

编辑:沙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