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10月16日电(张婧 于言朋 安楠)金秋十月,青岛市莱西市的市民朋友圈里,一群外国友人的动态引发关注;与此同时,莱西的丰收盛景也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国际学院来自俄罗斯、韩国、越南、乌克兰、土库曼斯坦5个国家的留学生,走进莱西打卡文旅地标,沉浸式感受当地非遗魅力、田园风光与科技活力。
非遗展演:传统文化“圈粉”国际友人
在莱西木偶博物馆,莱西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身着汉服,指尖操控着精致木偶。随着他的手法变换,木偶眨眼、转头、摇手,瞬间“活”了起来。这场精彩表演,让在场外国友人掌声与喝彩不断。“太棒了,太神奇了!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十足。”越南学生武氏明珂激动地说。
而在喜我我花饽饽工坊,麦香与欢声笑语交织,石磨、犁铧等农耕器具静静陈列。留学生们在传承人迟金艳的指导下,亲手揉制面团制作中秋月饼。“中国人把吉祥祝福融进日常饮食,这种智慧令人震撼。”听着月饼背后的文化内涵讲解,俄罗斯学生朱秀美小心翼翼地将饼团塞进模具,感慨道。
“非遗体验不仅让留学生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搭建起文化交流互鉴的坚实桥梁。”青岛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姜梦表示。
莱夷古乐、大沽河剪纸、秧歌、花棍、葫芦雕刻……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正通过创新方式实现保护与传承。今年3月起,“莱西周末”工作推进专班整合市域非遗资源,定期发布非遗体验活动,已邀请数万青少年、外国友人走进非遗工坊。如今,莱西木偶登上央视《中国文旅大联欢》直播间,莱西花棍艺术团亮相山东省民间文艺汇演,77岁葫芦雕刻传承人周强一的作品《和》还斩获“艺术与和平—首届国际艺术名家网络双年展”优秀奖。
田园采摘:农旅融合扮靓城市底色
结束非遗场馆参观,韩国留学生崔秀宾得知下一站是葡萄采摘园,对田园体验充满期待。抵达采摘园后,翠绿藤蔓间挂满果实,浓郁果香扑面而来,“这里的田园风光太迷人了,我要分享给家乡朋友。”他一边赞叹,一边用手机记录满园秋色。
近年来,莱西积极推动农旅融合,打造“绿色采摘·生态莱西”乡村旅游名片,让田园经济焕发活力:现代化葡萄种植基地实现标准化管理,秋月梨园推广生态种植技术,推动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俏”转型;莱西湖畔生态农业带逐步成型,“采摘+民宿”“采摘+休闲”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葡萄架下,留学生亲手剪下“阳光玫瑰”;梨树旁,轻摘金黄饱满的秋月梨……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李梦,情不自禁喊出“秋收果实,周末‘莱’吃”的口号。目前,莱西通过“农业+旅游”“果园+体验”模式,推出“田野课堂”研学项目,举办“农民丰收节”“秋梨品鉴会”“东大寨苹果节”等活动,打造综合采摘园并开通“果蔬专线”,吸引大批胶东半岛游客周末打卡。“这不仅是劳动体验,更是与自然的对话,莱西田园生活让人流连忘返。”在碧初味猕猴桃采摘园,俄罗斯留学生玛利亚捧着刚摘的果实说。
科技体验:创新活力重塑城市形象
日前,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半岛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实践基地落户青岛莱西河头店镇,标志着莱西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在该基地,留学生们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科技体验:虚拟现实体验区,尖叫声与射击声交织;智慧海洋实验室,俄罗斯留学生丽萨接过遥控器,操纵水底机器人过赛道;火箭模拟发射区,韩国留学生高裕真在社交平台分享“见证国内最大室内火箭模拟发射,科技感拉满!”的感受。作为未来将深耕科技领域的留学生,一系列互动体验让他们大开眼界、频频点赞。
这些场景,正是莱西重塑城市形象的生动体现。为塑造城市旅游形象,“莱西周末”工作推进专班策划2025莱西市首届青少年城市探索打卡赛、周末“莱”吃等活动,从文旅宣传、资源整合、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推出举措,吸引外地游客组团消费。
在推动文旅市场发展上,专班主动“走出去”,赴青岛海检集团推介、拜访济南、烟台旅游企业,组织非遗传承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积极“引进来”,邀请美籍篮球运动员罗比一家体验非遗与景点,接待周边省市青少年研学团,赋能“生态莱西湖·休闲渔乐季”活动;同时练好“内功”,制作多语种文旅宣传材料,提升国际宣传水平,塑造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
此次青岛科技大学留学生考察,为“莱西周末”品牌走向国际提供了契机。下一步,随着跨境旅游生态升级,莱西的非遗底蕴、时令果蔬与优质服务,将吸引更多全球目光,让“周末在莱西”跃然世界版图,绽放独特光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