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山东平度打造“夜校矩阵”点亮民众文化夜生活
2025年09月06日 17:07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9月5日电(张孝鹏 袁嘉利)AI办公、短视频剪辑、朗诵、美妆、书法、茶艺……在山东省平度市,图书馆、文化宫、社区活动中心举办的各类夜校广受欢迎,上夜校成了年轻人开启都市“夜生活”的新方式。

  让传统技艺重焕新生

  在平度市图书馆制香课堂上,学员们凝神静气,跟随传统制香传承人王亚利的指导,体验篆香的奥妙。“压香灰、放香篆、填香粉……篆香步骤繁多,每一步都需要心平气和,认真专注。”王亚利讲解着这门传统技艺的要点。

  “今天的课程不仅让我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放松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学员郭溪洋在课后分享道,她已经学会了5种香品的炮制、配伍与使用,亲手制作的香牌更为家中增添了一份雅致与芳香。

  这正是平度市“非遗夜校”带来的生动场景。去年3月,青岛市首个“非遗夜校”在平度揭牌,全年12项艺术门类近600节课全面开课。夜校“上新”,让“小众”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众生活,让传统技艺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可触摸、可体验的文化。

  作为平度市推行“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延长开放服务时间”的创新举措,“非遗夜校”依托平度市图书馆“24时香礼·传承·书房”空间,精准对接市民解锁夜生活新模式的文化需求。

  “今年,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为节点,开设春夏秋冬4期课程,每周二至周六晚上授课,课程设置种类丰富,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爱好。夏季班非常火爆,课程一推出就报满了。”平度市文博中心主任孙倩倩说,截至目前,“非遗夜校”已成功举办6期,约700名学员成功毕业,即将开启的秋季班还新增了国画班,持续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

  打造青春充电新方式

  作为摄影专家和优秀青年讲师,平度市技师学院的刘雪在接到平度市团市委的任课邀约时,欣然应允。“分享知识给更多年轻人,很有成就感!”在她看来,这并非额外工作量,而是宝贵的交流机会。

  在旧店镇一堂刚刚结束的“短视频创作培训”公益课上,刘雪结合丰富案例,深入讲解拍摄剪辑技巧和常用软件,并针对学员日常问题手把手指导,为青年干部们送上实用技能“干货”。

  “我们整合各方资源,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建立教师资源库,师资涵盖团干部、青年讲师、培训机构专业教师、社会组织负责人、青年特色人才等。”如何汇聚优质师资?在共青团平度市委副书记刘嘉看来,关键在于发挥青年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培养、使用各行业领域的青年领军人才,团市委已先后选聘54名优秀青年人才担任活力夜校导师,靠青年凝聚青年、带动青年。

  如何触达更多青年?阵地拓展是核心抓手。

  建立“15分钟夜校圈”。挑选富有特色的人文地标、产业园区、数控中心等作为流动教学点,打造20处各具特色的研学实践基地,使传统课堂变成沉浸式的“学Bar”。

  构建全域覆盖网络。先后在39家部门、镇街、企业、园区、培训机构建立“活力夜校”分校及“青年之家”,推动夜校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门到企业“遍地开花”,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活力夜校网络。

  目前,平度青年“活力夜校”共开发公益课程42种,开展主题活动37期,先后邀请1600余名青年亲身体验,累计吸引8.3万人次线上线下关注,正成为青年夜间“充电”成长的热门选择。

  点亮职场人“夜生活”

  走进平度市工人文化宫,一场“CAAC无人机执照职业赋能专题培训”正火热开讲,课程吸引了来自不同行业的30余名职工参与。民航局认证教员曲洋通过真机演示和模拟实操等为职工们带来一场面向低空经济职业发展方向的深度分享。

  “这个夜校开的太好了!一节课听下来收获很多,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充满信心。”来自平度市凤台街道一企业的员工说,“职工夜校让我更期待下班后的生活,没想到参加的人这么多,我还认识了不少朋友。”

  平度市总工会从职工需求入手,针对职工“难挤时间、难选内容、难以就近”等难题,推出“定制化”的夜校服务。

  内容实用多元,根据职工需求开设课程,既有AI人工智能办公应用、短视频拍摄剪辑等职业技能类课程,也有烘焙、摄影、健身等生活技艺类课程;时间“错峰”安排,课程大都安排在周五晚上和周末下午,避开工作时间;地点灵活便捷,线下课程可同时通过网络直播,根据课程需要在文化宫、三方机构灵活开课;班次门槛亲民,满10人即可开课,课程信息提前在“齐鲁工惠”APP发布。

  如何抓住机遇,推动职工夜校由“走红”到“长红”?

  职工夜校负责老师潘莘介绍说,平度市总工会积极链接社会力量,与艺术、医疗、体育、教培等领域的25家社会机构深度合作,引入优质师资与课程资源,为职工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开设包括农业技术、育婴师培训等课程,职工购买课程可享受市场价格50%优惠,让职工能够以实惠的价格享受到高质量的培训。

  截至目前,平度市总工会全年推出各类课程40多种,线下吸引4300多名职工报名参与,工人文化宫年均服务职工10万人次,成为点亮职场人“八小时外”生活的赋能平台。

  眼下,聚焦新兴赛道,平度市总工会又开设了农用无人机、宠物美容、失能老人护理等“证书直通班”,免费提供餐饮,对接资格认证,帮助职工学得会、考得过、用得上。目前,已有800多人通过技能等级认定,夜校从“兴趣课堂”变成“就业通道”。

  平度的“夜校矩阵”,不仅精准对接了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夜间“充电站”,更在潜移默化中涵养着城市的文明底色、提升着市民的综合素养。夜幕降临,当一盏盏夜校的灯火渐次亮起,整个城市的文化夜空也随之被点亮。(完)

编辑: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