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4月21日电(张孝鹏)“老师,急诊有个车祸伤的患者需要急会诊……”日前,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简称“青滨附院”)神经外科的当天值班医生,接到了一通来自急诊医学科的电话。两分钟后,该值班医生一路小跑赶到急诊医学科。
经了解,这名患者是一位18岁的学生,在请假回家途中发生了车祸,伤及头部等,意识不清,被120急救人员简单包扎后送来医院。经评估,患者GCS评分5分,检查结果显示其右侧枕骨骨折并头皮损伤,颅底骨折,颅内积气,蝶窦、筛窦积液(血);左侧硬膜下血肿;弥漫性脑肿胀,脑疝;双侧弥漫性创伤性湿肺、肺水肿。
考虑到患者情况危急,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青滨附院神经外科值班医生立即联系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爱军教授。得知情况后,李爱军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医务部,一边通过交警联系患者家属及学校老师,一边以最快的速度召集科室医护团队进行病例讨论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多方联动,最短时间做好术前准备并联系到患者家属及老师后,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开始。
手术室里,李爱军教授团队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配合下,全神贯注开始手术。术中,李爱军发现患者硬膜呈紫蓝色,张力极高,剪开硬脑膜后,见脑表有广泛硬膜下血肿,脑组织张力高、脑搏动弱,手术操作极其困难,但他依旧带领医护团队耐心、精细地进行每一步操作。清除硬膜下血肿,向四周探查后发现患者颞极、额极、额叶底部挫伤较重,有活动性出血,遂给予止血。
止血、清除血肿及挫伤失活的脑组织后,患者脑组织张力有所减弱,脑搏动恢复。虽然术前患者已发生脑疝,但考虑到患者为18岁学生,根据脑组织肿胀情况,李爱军教授决定为其保留还纳骨瓣,避免颅骨修补手术的二次创伤。
至此,手术成功,患者被转至ICU。但其因弥漫性脑肿胀,创伤性湿肺、心肌损害等,仍处于昏迷状态,气管插管拔除困难。为此,神经外科团队联合重症医学科,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积极进行脱水降颅压、支气管镜、俯卧位通气等治疗,并积极对抗由患者昏迷卧床导致的肺部感染等难题。
在ICU的七天时间,青滨附院全院各相关科室通力合作,一次次会诊讨论病情,一次次调整治疗方案,让患者从最开始的昏迷到后来的嗜睡,再到完全清醒,随即转至神经外科病房。复查时,患者虽生命体征平稳,但腹腔积液又较前增多,李爱军教授随即上报医务部组织急会诊。执行院长牛建一带领医务部、医学影像科、肝胆外科、超声科、介入医学科、妇产科等科室相关人员进行MDT,找出了原因所在,并对症治疗。
再七天后,患者明显好转并可下地活动。无数个日夜的“不停歇”,18岁的少女转危为安,这场与死神的赛跑终获胜。这不仅诠释了青滨附院神经外科团队在颅脑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的成效,更彰显了全院一盘棋、协同救治的“生命至上”理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