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0日讯 山东海阳又发射火箭了!11月9日05时01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新技术试验。
从9月9日成功发射的捷龙三号遥七运载火箭,到9月24日成功发射的捷龙三号遥八运载火箭,再到上个月(10月11日上午),成功发射的世界级“大胖子”——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如此密集的“飞天”节奏,背后是山东在商业航天领域谋篇布局的“硬核”支撑。
商业航天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能力的深度融合。
问鼎苍穹!构建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新高地
10月1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就《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行了详细解读。这是山东支持全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第一份综合性措施,6方面18条硬核举措,勾勒出山东问鼎苍穹的宏伟蓝图。
根据《措施》提出的总体目标,山东将坚持“创新驱动、市场主导、突出特色、开放融合”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山东现有基础优势,聚焦运载火箭、卫星制造与应用、航天配套三大产业方向,着力做大规模、做优产业,塑强优势、塑造特色,推动山东加快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到2027年,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创新平台,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力争具备年产100发运载火箭、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在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应用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打造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企业。
加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和航天运载能力;商业航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航天基础设施的支撑和强有力的航天运载能力。《措施》提出持续巩固烟台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优势,完善发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现有海上发射平台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适配更多型号火箭发射任务。发挥济南、烟台、泰安、德州液体火箭试车台作用,依规严密组织重大试验活动,推动液体火箭产业发展。支持申报国家商业航天公共服务型试验设施建设。鼓励商业航天企业自有试车台开放共享。推进政府部门协同抓好重大试验活动和设施安全监管。
提升火箭制造能力、鼓励新型火箭研发;《措施》提出支持烟台持续强化固体火箭总装能力建设,发展液体火箭制造、总装、测试产业。鼓励济南、泰安积极拓展液体火箭制造能力,推动青岛、烟台、德州液体火箭贮箱产业发展,支持其他市发展火箭配套产业。引导企业开展新技术应用,建设自动化装配与检测体系,提升火箭生产质效。
开展高性价比、高可靠性、高成熟度的品牌型号火箭研发,推动中大型商业运载火箭智能化制造和批量化生产。加强火箭再入智能控制、动力冗余重构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可回收复用液体火箭研制。支持企业开展发射回收试验。
同时在提升卫星产业发展质效方面,《措施》提出了支持卫星研发制造;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泰安开展大型星座和“城市星链”建设,合理布局和开展卫星地面站建设,推动测运控设施开放共享等多项措施。
大省“挑大梁”!山东航天产业集群蓬勃起势
为了促进航天产业协同发展,山东从产业布局、关联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引育等四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支持。现如今,山东在这一领域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目前,烟台聚焦海上发射组织与火箭制造配套,济南主攻卫星研发与地面设施制造,青岛侧重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三地已初步形成优势互补的集群格局。
大省“挑大梁”!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中,山东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全力打造全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新高地。
闪电新闻记者 杜小康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