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正文
“聊热入济”北线在“嫩豆腐”里修出“超级暖气管”
2025年11月10日 09:58 来源:大众日报

  进入11月,天气逐渐寒冷,供暖季即将到来。今年,济南市民将用上与往年不一样的暖。在聊城信发集团信源电厂与济南中心城区之间,“聊热入济”北线已正式贯通。

  这条长达110公里、管径1.6米的“超级暖气管”,将把聊城电厂的余热用高温水流“搬运”到济南市区,是目前我国最长、管径最大、供热能力最强的长输供热管道。其中,齐河及济南段74公里由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承建。

  项目途经两县市84个村,距离长、工期紧。为高效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团队将每5公里划分为一个工区,加上中间段的三座泵站工区,把项目划分为18个工区,安排负责人“一对一”管理建设内容。有了明确的分工,工程很快进入了有序建设。

  供热长龙在地下安全穿行,背后是先进的建设技术保障。有1公里左右的线路经过高铁石济客专与普铁梓权线周边,又临近黄河,地下水位高,“几乎是挖掘机挖一铲就能挖到水”。但按照规定,铁路周边200米内不允许打井降低水位,而且周边复杂的地质也不利于用常规方法降低水位。“没水的时候硬邦邦,有水就像嫩豆腐,这就是黄河周边粉砂土的特点。”项目技术负责人说。如何稳固地基,成为项目必须克服的一道难题。

  经过与外部专家研究、试验,项目团队提出在涉铁区域采用“富砂层非降水封底技术”,通过打设高压旋喷桩,喷水泥浆加固地基,结合两侧钢板桩支护,形成了“四周挡水、底部封底”的密闭结构,为后续热力管道创造了有利的焊接环境。

  项目管线的铺设采用了直埋和顶管两种工艺。直埋就是在地表开挖沟槽铺设管道,适用于普通农田、林地等区域,而在穿越道路、河流等特殊区域时,顶管施工就能“发挥特长”。记者了解到,项目的难点主要就集中在顶管施工部分。

  “这种方法在地面打开两个洞,就能完成一段管道铺设,就像是一场地下‘微创手术’。”项目技术负责人打了个比方。具体来说,就是在铺设管道线路两侧各开挖一个基坑,从一侧的工作井放下管节,后方的千斤顶将一个个管节顶进土体。管节前的机头向前推进的同时,把“吃”下的土搅碎成泥浆输送到地面泥浆池,并将沉淀后的循环泥浆再注入前方机头,保障往前掘进过程中上方土体不塌陷。

  掌握方法只是第一步。由于管线穿过高速、隧道周边等不同环境,项目团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种种“变量”。各种新技术应用,破解了建设难点。有200余米的热力管道从济南黄河济泺路北延隧道工程上方穿过,距离隧道顶端仅有4米。项目采用MJS(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工艺,在管线周围形成“回”字形的加固结构,在不干扰隧道的前提下,用时10天完成管道顶推。

  如今,随着“超级暖气管”的贯通,聊城电厂的余热正蓄势待发。当济南的千家万户拧开暖气阀门,那股稳定又温暖的水流里,藏着建设者们踏过泥泞、破解难题的智慧。(记者 范薇)

编辑: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