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正文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护航 为高危早产儿实施结肠镜检查
2025年10月28日 15:04 来源:中新网山东

  病情危急:反复便血,生命悬于一线

  近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成功为1例早产伴反复致命性便血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高难度、高风险结肠镜检查。

  这名被医护人员亲切称为“小勇士”的宝宝,因多种原因在妈妈肚子里住了仅32周便早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出生体重1.38kg,宝宝自出生后便出现便血,血红蛋白一度降至危险水平。对于如此脆弱的早产儿而言,每一次便血都可能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在随后的1个多月,宝宝虽然便血有所好转,体重有所增加(2.9Kg),但仍处在长期禁食和肠道高炎症状态,宝宝肠道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巨大的问号悬在每位医护人员心头,结肠镜检查成为寻找病原、明确诊断、挽救生命的重要希望。

  挑战极限:新生儿肠镜,如履薄冰的“针尖上跳舞”

  通常,儿童结肠镜检查难度和风险高于成人,今日为体重不足3公斤的早产儿做肠镜,其难度和风险超乎想象。

  01

  空间极限

  早产新生儿的腹腔较小,肠道薄如蝉翼,肠腔直径最窄处仅数毫米。成人肠镜直径犹如“庞然大物”,根本无法进入。消化内镜团队动用的是儿童消化道超细内镜,但其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操作,依然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更何况是一名反复便血、高肠道炎症的宝宝,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肠壁穿孔,引发灾难性后果。

  02

  麻醉风险

  早产儿心、肺、脑等器官发育不成熟,对麻醉药物耐受性差。麻醉需精准调控药物剂量(以“毫克”为单位),既要保证患儿无痛苦,又要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03

  病情不稳定

  患儿病情危重,微小刺激均可能导致生命体征波动。检查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严密监护下进行,考验多团队应急能力。

  多学科协作:精密配合,打赢“病因探寻和生命保卫战”

  面对挑战,医院迅速组建了由新生儿科专家、小儿消化内镜专家、麻醉科专家及资深器械护士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术前,团队多次模拟演练,制定详尽检查方案及风险预案。

  肠镜当日,新生儿重症专家使用移动NICU特定监护单元将患儿转运至儿童消化内镜中心。麻醉医生首先为患儿建立安全的生命支持通道;消化科魏绪霞主任在内镜室指导检查全程,薛宁主任操控超细内镜,以毫米级精度在稚嫩的肠道内缓慢推进,仔细观察肠道情况;护士团队紧密配合,精准传递器械,严密监测患儿各项指标。

  最终在稳健的操作下,镜身顺利到达目标肠段并获取宝贵的粘膜进行检测。检查过程安全无创,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肠镜检测犹如在迷雾中点亮了灯塔,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指明了方向。目前,患儿已根据检查结果接受了针对性治疗,便血痊愈出院。

  什么是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一根非常细软、带灯光和摄像头的管子(肠镜),就像一位“肠道探险家”,医生会小心翼翼地让它从肛门进入,顺着大肠一路查看内部的情况。当孩子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腹痛、便血、腹泻等问题时,结肠镜可以帮助医生直接看到肠道黏膜的真实状况,找到病因。

  魏绪霞介绍,目前儿童结肠镜检查以舒适化为主,主要通过镇静/麻醉的方式进行,孩子就像舒服地睡了一觉,整个过程不会有任何痛苦和记忆。对绝大多数宝宝而言,结肠镜检查是一次安全、精准的肠道检查,是帮助医生诊断孩子肠道问题的“金标准”。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省内率先开展儿童胃肠镜检查,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已开设门诊结肠镜检查,可当日检查、当日回家,方便患儿就诊。医院儿童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将持续致力于精准、微创内镜技术,为复杂、重症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编辑:梁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