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继业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雨转晴
半夜时分,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暴风雨惊醒。帐篷外电闪雷鸣,雨点打在帐篷上,就像敲在鼓上,砰砰啪啪地响个不停。一阵暴风吹来,帐篷摇摇晃晃,真有点风雨飘摇的感觉,雨水不时地从窗外潲进来。我赶紧爬起来,拉上窗帘,又围着草地转了一圈,看看有没有帐篷进水或漏雨。
汶川地震后,为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全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我临危受命为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立即率抗震救灾专项检查组连夜飞赴北川前线。
山东援川前线指挥部,建在一块足球场大小的草地上,大大小小的帐篷扎满了五六十顶。我和前线指挥部秘书长住在2号帐篷里,地面就是一片天然草地,蚊子、蚂蚁特别多。此时,南方已进入酷暑,中午帐篷内温度能达到四五十度,特别闷热;晚上又经常下雨,被子潮湿得厉害。
直到天放明的时候,雨点才渐渐稀疏下来。走出帐篷,已经是雨过天晴了,草地显得更加葱绿。穿上崭新的迷彩服,真有点上前线的感觉了。
我们蹲在草地上,简单地吃了点早餐后,就来到了前线指挥部。省长助理兼前线总指挥陈光简要介绍了前线抗震救灾的情况,北川县共有20处乡镇,16万人口,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这次汶川地震,实际上受灾最重的是北川县,整个县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山东省对口支援的主要任务是在3个月内援建6万套板房,目前已完成2734套,施工难度非常大。北川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平均海拔2150米,99.7%的是山地。地震后山体到处滑坡,道路堵塞严重,目前还有14个乡镇援建队伍开不进去,抗震救灾的任务非常艰巨。
陈光同志特别指出,此地山体多土石相杂,余震极易造成塌方,昨晚涪江上游降了160毫米的特大暴雨,路上可能有滑坡或泥石流,今天不宜出发。
考虑到近期还要赶回去向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汇报,时间比较紧张,我们还是坚持上路了。汽车很快进入重灾区,路两边到处是墙倒屋塌,一片狼藉,有的高压线塔架竟然扭成了麻花。
越野车渐渐进入北川山区的乡村路,两边都是两三千米的高山,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湍急的河流。路上不断有滑坡、塌方之处,经常见到几十吨重的巨石拦路当道,道路崎岖狭窄,很多地方只能容一辆车通过。好在司机师傅是当地人,老马识途,他操着一口豪爽的四川话说,一旦遇上余震,山上的滚石随时都可能飞下来,请大家一定戴好安全帽。车上已经备足了三天的水和方便食品,一旦道路堵塞,就只能坐以待援。
几十里的山路,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车队到达通口镇,这里是临沂市的一个援建点,慕增利副市长亲自带队在这里援建,今天上午正好有一个竣工交接仪式,当地干部群众和援建人员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
让我最受感动的是,来陪同我们的镇委书记赵蓉,年仅33岁,在这次地震中痛失9位亲人,包括她的父亲、丈夫和年仅8岁的儿子,至今仍然被埋在北川县城的废墟下,一个都没有找到。但她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率领群众抗灾自救。
看望检查完临沂援建的几个施工点后,车队继续在盘山公路上前行。车子一会儿在谷底,一会儿又爬上半山腰,两边都是崇山峻岭、深沟险壑,山上长满了高大的翠竹和水杉,不时路边上有一两处羌族人家的山寨或碉楼,显示出一种特有的民族风情。
穿越一道山梁,车队进入香泉乡淄博市的一个援建点,前线指挥部设在黄江中学校园的帐篷里。我们看望慰问了几个施工点后,就在帐篷里和前线人员共进午餐。淄博市副市长刘有先介绍了救灾援建情况和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表示坚决完成救灾援建任务,让灾区人民满意。
午饭后继续出发,从香泉到擂鼓镇的路稍宽一些,好像是通往北川县城的主要道路,但也是一边临山,一边临涧,司机告诉我们这就是涪江,唐家山堰塞湖就在上游不远处。我赶紧放下车窗玻璃往外望去,只见河水浑浊,滚滚东流,河岸上有明显的洪水冲刷痕迹,树梢上还挂着一些淤草。路上到处是山体滑坡滚下来的巨大石块,其中有一块大约有几百吨重,有一两层楼高。
擂鼓镇离北川县城不远,县委临时驻地就设在这里。济南市负责对口支援,亓建中副市长汇报了援建情况和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又领我们走访慰问了建设职工。这里是灾区目前最大的一片集中安置点,能容纳全镇三万余人。工地上车流滚滚,人声鼎沸,挖掘机、推土机轰鸣着,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已经建好800余套活动板房,每间20平方米,铝合金门窗,床铺炊具一应俱全。
沿着震后巨石当道的山路,我们来到北川县城看望执勤的山东特警。因防疫需要,通往北川县城的道路已经封闭,只能站在警戒线外远眺。城内空无一人,到处是断壁残垣,房倒楼塌,乱石堆积,惨不忍睹,令人悲伤不已。北川是这次地震损失最大的城市,县城原有2万多人,死亡失踪一万余人,全城已变成一片废墟。因地处地震断裂带上,县城将不在原地重建,准备作为地震遗址保留。
我们只好改道北上,前往青岛援建的陈家坝乡和潍坊援建的桂溪乡。沿途全是崎岖的山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就是暴涨的涪江。路上还遭遇了一次余震,远远地看到前面的山坡轰然滑落,漫天的尘土遮住了视线,道路出现滑坡塌方无法通行,只好等着推土机来抢修。司机嘱咐我们戴好头盔,随时准备跳车逃生。和我们一路的两辆车,一个砸破了车窗玻璃,一个车身上砸了个窝子,所幸我们有惊无险。
陈家坝乡受灾较重,乡镇政府驻地被山体滑坡掩埋了大部,有一处滑坡约3平方公里,两个山寨被掩埋,乡长遇难。党委书记赵海清的孩子遇难,妻子受伤,但是仍然坚持在一线指挥救灾,乡党委就设在路边的临时帐篷里办公,乡政府的牌子挂在帐篷前的大树上,一面党旗在帐篷上方飘扬,给灾难中的人们以信心和力量。
我们带着矿泉水、山东特产,还自费购买了西瓜,深入到乡镇、村庄等援建施工点,检查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工作,看望慰问前线施工人员和灾区镇、村干部群众,了解受灾情况,表达关爱之情。还沿途看望了一直战斗在最前线的几个医疗队和防疫队。他们在地震后的当晚就赶到了前线,已经在这里呆了一个月了,有一个医疗队住在村里,没有电,也买不到菜,条件非常艰苦。有一个小分队只分到两顶帐篷,还腾出一顶作为手术室,男、女队员只好住在一个帐篷里,无法洗澡。看到老家来人看望他们,队员们都非常激动,表示一定要完成任务,让家乡人民放心。
本来想接着去看望一下援建的都坝乡和贯岭乡,没想到沿途有将近一公里的塌方,道路根本无法通行。地震过去正好一个月了,直到现在,还有十几个乡镇道路不能通行,运输车辆和施工队伍无法进入,灾区人民的生活难以保障。
晚上回到宿营地,怎么也睡不着,蜀道难的状况和灾区重建的一些问题老是在脑海里萦绕。干脆爬起来,趴在行军床上,一气写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加快灾区道路建设的建议,一个是关于灾区重建安置的建议,连夜用电子邮件发给了全国政协,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交通运输部和民政部采纳建议的答复,也算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为灾区人民做了一点贡献。
该文原载全国政协《委员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