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6月26日电 第十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揭晓仪式6月25日在北京举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冯世庆以其在脊柱脊髓神经修复与再生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荣获我国工程界最高奖项“光华工程科技奖”。
据了解,冯世庆长期从事脊柱脊髓神经损伤与退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率先在国际上提出“脊髓损伤微环境失衡理论”,并主持建立中国脊柱脊髓损伤和腰骶神经根病规范化诊疗体系。
“脊柱脊髓损伤不同于其他疾病,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病人,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冯世庆说,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如果每个专科医生都知道损伤后不同时间节点正确规范的诊疗方式,就会实现疗效的最大化,造福患者和家庭。”
秉持这样的想法,冯世庆团队先后走过神州大地,从县级医院到省级三甲医院,将收集的病例数据整理分析,首次建立了中国脊柱脊髓损伤流行病学数据库,揭示中国脊柱脊髓损伤流行病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系列脊柱脊髓损伤关键核心技术。
该团队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脊髓损伤微环境失衡理论”并转化应用,构建了脊髓损伤分子病理数据库,明确关键修复靶点,确立脊髓损伤救治黄金时间窗。
此外,冯世庆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香港大学、南开大学等四家单位专家共同探讨,在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微环境失衡理论和精准微创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创立了脊柱脊髓损伤规范化诊疗体系,规范脊柱脊髓损伤快速诊断、药物及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标准。
目前,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显著提高中国脊柱脊髓损伤的诊疗水平,最大程度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据悉,“光华工程科技奖”经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于1996年批准设立,被誉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该奖项由中国工程院负责评奖具体工作,分为“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需是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并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或者是在工程科学技术及工程管理领域有重要发现、发明,并取得显著应用成效和杰出成绩的科学家;抑或是应用本人研究成果、发明创造,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取得显著成效的科学家。本次评选共有1人获颁“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40人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