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工作在同一个单位,但常常各自忙碌,见不到面;他们是夫妻,却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吃饭、逛街、看电影等其他情侣眼中司空见惯的事,对他们而言却非常奢侈……他们是工作中的“战友”,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别人眼中的“白衣天使”。
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山东头条news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对话“双护家庭”,听他们讲述以“小家”护“大家”的辛酸与甜蜜。
最美的爱情是“我的世界你最懂”
5月12日,对山大二院产科护士孙悦和她的爱人郭太和来说,不仅是带有职业光环的护士节,还是两人的结婚纪念日。
3年前的今天,他们光荣领证,结为伉俪。
“2020年初,我自愿报名到武汉支援抗疫,期间,在光谷院区和同事们奋战了52天。他是我背后坚强的后盾,帮我疏导压力,给我最大的支持。”孙悦手里举着结婚证动情地说,从武汉顺利返回济南后,她与郭太和专门挑了护士节这一天,办理了结婚证。
当时两个人已经恋爱一年多时间,疫情期间共患难,加深了他们的感情。
回忆起那段战“疫”时光,郭太和说,他特别心疼妻子,发回来的照片都穿着全套防护装备,听她说热得浑身都湿透,脸上都是口罩勒痕。“我非常能理解到她的那种苦与难,不能在身边帮她分担,只能尽最大心力去开导她、支持她。”
同为护士,明明都了解这份工作的忙碌与辛苦,没有固定的假期和休息日,顾不上“小家”,两个人最初为什么还选择彼此做伴侣?
“我在消化内镜科,她在产科,两个科室平常联动机会比较少,大部分时间碰不到。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深有体会,因为彼此的世界都最懂,所以更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在郭太和看来,在人生中能遇到一位与自己惺惺相惜的人非常可贵。他很幸运,遇到了那个懂自己的人。
结婚3年来,孙悦和郭太和在工作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生了两个“宝贝”。
家中最小的孩子七个月大,处在哺乳期的孙悦在兼顾家庭与工作上游刃有余。“我在产科工作,照顾孩子熟能生巧。虽然现在为了喂奶,家里、单位两边跑有些累,但感觉很幸福,尤其是回家看到两个孩子的笑脸,让我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放松。”孙悦说。
“闲暇之余,我们也会像年轻情侣一样,出去吃饭、看电影,增进感情。”孙悦告诉记者,在“5·12”这个特殊的日子,两人已经计划好,一起吃饭,到第一次约会的大明湖散散步,享受难得的二人世界。
以“小家”之力守护“大家”
“他在急诊科,我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量都非常大。这些年,为了保证至少有一个人能在家照顾两个孩子,我们的上班时间几乎是完全错开的。”说到这里,纪曰玲忍不住落泪。
纪曰玲与丈夫李超同为护士,工作时间都是“八八制”,加上家中老人年迈,照看两个孩子的体力和精力有限。所以多年来,两人的“白班”和“夜班”总是相反,家中“交班”时的碰面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相处时间。
起初,两人在急诊科相识。作为一名男护士,李超有体力优势,通过科室轮转积累了内科、外科、神经科、ICU等多科室的工作经验,遇到急难任务常冲到前面,还主动帮助经验不足的同事照顾和服务患者。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有担当的精神吸引了纪曰玲。
在李超眼中,纪曰玲身上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她从急诊科调到新生儿科后,工作难度不减反增,硬是凭借这股韧劲钻研和掌握了各项新技能,在新生儿科扎下根,这一做就是11年。
回想十多年来的工作经历,让纪曰玲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与同事在2021年全力协作救治了一位仅有23周大小的早产儿。
“当时产妇因宫颈机能不全、出现胎膜早破,立即组建了一支医疗团队,对患儿进行‘黄金小时集束化管理’救治,为患儿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整体化的最佳护理方案,有效解决了临床护理问题及难点。”纪曰玲回忆说。
“这个孩子出生时只有450克,还不如一个矿泉水瓶子大”,纪曰玲用手比划孩子出生时的样子,“我中间还分管照顾了他,一起勇闯层层难关,经过100天如履薄冰的救护,他的体重已经涨到2.7千克。”纪曰玲说,这个孩子现在已经两岁多,通过随访得知,他生长发育得非常好,这让她深刻地感受到护士这份职业的价值感。
尽管新生儿科和急诊科的工作都异常忙碌,两人也深感辛苦,但对这份工作仍旧充满热爱。“累是在所难免的,但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每当看到孩子顺利出院,回到爸爸妈妈的怀抱里,心中的成就感和职业价值感就难以言表。”说到这时,纪曰玲的眼里闪着光芒。
李超也谈到,既然他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已经做好辛苦付出的准备。他说,去年自己曾到新疆进行两个月的医疗支援,当时正值济南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夫妻二人各有各的忙碌,但他们也不曾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质疑,唯一感到亏欠的就是对不住孩子和父母。
谈及未来,李超说,两人仍会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以“小家”之力守护“大家”,争取做出一些科研成果,为患者提供更周到、更细致的护理服务。
夫妻二人合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