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正文
山东联通建设沿海岸带5G基站超千座 海洋发展开启新纪元
2022年11月10日 00:23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11月10日电(孙婷婷)近日,山东联通与亚洲最大的客滚航母企业辽渔集团控股渤海轮渡合作的“中国海上高速信息网·渤海湾试点项目”建成开通,引起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山东联通通过打造渤海湾“海上高速路”“海上高速信息网”,实现了渤海湾航线全区域通信覆盖。项目将推广到国内其他近海海域,开启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发展的新纪元。

  这意味着,2019年以前,出海人员只能通过昂贵的卫星电话与外界保持联系,且信号覆盖距离陆地仅有不到20公里的掣肘被彻底打破,“海上信息高速路”将实现船舶24小时在线视频通信目标,有效保障海上航行通信安全,满足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安全航行的通信要求。

  今年3月份,山东联通在威海沿海高地架设12座大功率5G基站,完成全市近海5G网络的连续覆盖,实现了威海全市986公里海岸线的近海全覆盖。测试结果显示,在距离陆地40海里(74公里)的超远距离海域,5G网络下载速率可达122.11Mbps,完全满足高速数据传输以及高清语音通话需求。

  “在海岸带沿线,山东联通目前已建设5G基站超千座,5G网络有效覆盖了海岸带沿线城区、景区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等。在海面通信方面,目前已启动两批49个基站建设,逐步实现沿海7个地市全海岸带覆盖。”山东联通网络部工作人员表示。

  山东拥有3345公里海岸线,以六分之一的占比,跃居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之一,也让蓝色海洋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潜在领域和优势领域。做好“深蓝”文章,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张有线和无线互相补充的黄/渤海一体化双千兆海洋经略专网渐次铺开,山东联通基于F5G技术和5G海面超远距离覆盖,为海洋专网配备超高精度时间同步和定位功能,集有线、无线、融合云网于一体,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

  “通过5G平台把船上所有的数据低时延、高效传输,就能在船舶发生故障的前期,观察到参数的变化,基于智能平台的提醒以及故障辅助决策提前介入,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电气工程师颜卓翁介绍,今年年初,由山东联通与青岛港联合研发的轮驳船5G机舱远程监测系统全面投入使用,通过“5G﹢智能集成管理平台”为智能航行、智能机舱和智能能耗管理提供支持,对船岸两端63个设备、350个能耗指标进行实时管控,结合大数据分析、AI等实现节能减排、设备异常分析。

  系统完成部署后,预计每年可节省拖轮运维费用100万元(人民币,下同),人工检测成本40万元,检测效率提升30%,实现人工监测向智能监测升级。该系统已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5G﹢工业互联网”第二批十大典型应用场景和五大重点行业实践中的港口行业案例。

  这并不是山东联通在青岛落下的第一颗“棋子”。早在2021年,山东联通与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岛通信中心、青岛航标处联合建成了黄海海域首张海上高速宽带网。山东联通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近50个5G基站,建成卫星地面站,通过综合运用LTE、微波、5G、MEC边缘切片等技术及联通航美卫星,使团岛、大公岛、朝连岛、千里岩岛等岛屿高速网络串联,实现青岛全海域网络覆盖、青岛港主航道70海里的网络覆盖直达公海。

  同年9月,山东联通打造了全国首个基于2.1GHz的5G网络海面超远覆盖试点,实现了5G海面超远距离的高速率数据传输。此次试点在日照岚山区海拔112米站高下开展,联通5G在距海岸线48km处的实测下载数据传输速率达到91.8Mbps,54km极限距离的5G网络仍然可用,为前三岛等地渔民深海养殖的视频监控等信息采集和回传提供了经济便利的通信手段。

  无独有偶。在烟台市芝罘区,山东联通推出智慧渔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通船舶动态监管、渔港视频监控、雷达视频联动、AIS船舶识别等多个子系统的基础数据,对渔港、渔船、人员进行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监测的同时,可实时开展数据分析处理、目标研判和持续跟踪、高清远视距与日夜视频成像,并与烟台市渔船渔港动态监管平台无缝对接。“芝罘区码头多、船多,之前巡查任务繁重,不安全;如今有了监控大屏后,所有码头的情况都看得清清楚楚,渔民出海也有了安全保障。”烟台芝罘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成员宫书峰表示。

  距离山东潍坊北部海岸线20公里的昌邑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场附近6艘作业船舶正在施工,现场画面通过联通5G网络实时传送到120公里以外的项目指挥中心,让施工现场尽在掌握,从而实现项目的精细化安全监管。

  从3G飞跃到5G、从铜缆到全光网、从拨号上网到千兆进万家,在全省市县城区、发达乡镇全面部署10G PON设备,在济南、青岛建设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16个城市的联通宽带网络全部满足千兆城市宽带网络指标要求……“数”与“智”的天花板不断刷新高度,山东联通步履稳健,智慧山东“款款而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