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8月25日电(张婧)“农行杯”青岛市第四届农业农村经营管理行业职业技能竞赛22日举行。赛后,由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市气象局、青岛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等八家单位共同推动的青岛首创“琴岛·气象贷”信贷产品发布落地,精准支持气候友好型涉农主体发展,为青岛市绿色产业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据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段莹介绍,该产品在国内率先将气象因子、气候条件、大气自净能力、灾害防御能力、气象指数保险和低碳环保措施纳入授信评价模型,作为增信依据,是以“气象+金融”力量引导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避灾减损和降碳增效经济模式的创新尝试。
青岛是典型的大都市带大农村、海洋经济强市,台风、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风险不容忽视,直接影响着农业、渔业、林业等领域的安全与发展。青岛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允传表示:“依托日益精准的智能网格预报和风险影响评估技术,使我们有能力为金融信贷提供科学、客观的风险评估依据,精准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将气象‘软数据’变为金融‘硬实力’。”
发布现场,六家企业及农户代表获得首批授信牌匾,总额达5320万元人民币,涵盖海洋牧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农业等多个绿色领域,标志着该项创新信贷产品进入全面落地阶段。
作为金融创新与气象服务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琴岛·气象贷”依托《青岛市气候友好型涉农经营主体评价规范(试行)》,首次将多维气象数据纳入涉农主体信用评价体系。优选即墨区作为政策试点,深入走访涉农种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精准对接融资需求与气象服务供给,确保金融产品设计科学、投放精准。在即墨试点成功基础上,城阳、黄岛、平度等区迅速启动推广工作,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琴岛·气象贷”将气象风险评估、气候适宜性、大气自净能力、安全生产气象保障能力、保险风险保障、低碳环保措施等指标纳入银行授信模型,对种植(养殖)、非种植(养殖)业、工业(服务)业三类主体实施差异化评估。通过科学评估,协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经营稳健、防灾能力强的优质主体,有效将“气象信用”转化为“信贷信用”,赋能涉农主体融资难题,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开展评估工作的同时,助力经营主体提升气候韧性,又引导其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避灾减损”与“降碳增效”的双赢。
下一步,青岛农行将与政府相关部门一道,加大“琴岛·气象贷”的政策宣传和金融覆盖,力争到2026年末贷款投放达到1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领域金融服务供给,引金融“活水”助力岛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