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第四届“青岛大工匠”张永敏:23年坚守精工匠心
2022年12月16日 14:57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12月12日电(蔡亚群)日前,青岛市总工会公布了2022年度青岛市“一匠五创”名单,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分公司工程师张永敏获评第四届“青岛大工匠”称号。

  提及张永敏便不可避免让业界人士想到崂山实验室(原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青岛贡北路海口路地下综合管廊、董家口化工管廊架等耳熟能详的工程。

  23年来,从“全国水运建设行业优秀项目经理”到“全国优秀项目经理”,从青岛市“工人先锋”、“青岛工匠”到“青岛大工匠”……一系列荣誉背后,是施工领域的坚守,更是一位建筑人对精工品质的执著追求。

  自1999年入职中建筑港,从技术员到工程科长、从总工程师到项目经理、区域公司负责人,张永敏一步步成长为港航施工领域的专家。

  “我毕业后进入中建筑港工作,参与了多个重点工程建设,借助公司的平台在施工领域深耕,同时为家乡的城市建设出一份力,我很感恩、也很荣幸。”怀揣着这份初心,张永敏扎根工程建设领域23年,建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

  2017年,张永敏受命担任中建筑港集团青岛贡北路、海口路地下综合管廊总指挥。作为青岛成为国家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以来最长的试点项目,一旦建成,未来重建或改造将非常困难。

  怎样才能把“地下综合管廊”这项良心工程打造成百年工程,是张永敏受命之初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虽然此前已参与过多种类型基础设施建设,但面对青岛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导则和标准不完善的状况,在临近海域处建造一条“地下大动脉”,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挑战,张永敏带领团队走了700多个日夜的漫漫管廊锻造“长征路”,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最终实现工程顺利交付。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是良心工程,如果说地标建筑是城市的‘面子’,那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城市的‘里子’,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张永敏如是说。

  目前,青岛贡北路、海口路地下综合管廊正默默扎根地下,每天向市民提供着水、电、燃气、网络,让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充满烟火与生机。

  除此之外,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张永敏同样敢于迎接挑战,一路攻坚克难,解决了大量“疑难杂症”。

  青岛贡北路、海口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时,青岛综合管廊建设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工程建设导则和标准不完善,张永敏带领团队积极尝试,采用了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8大项,14个小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质量成果。

  张永敏团队在多种管廊主体结构模板工艺上大胆创新,采用了包括滑移式钢模板体系和分段移动式整体钢模板体系在内的新型模版形式,既提高了工程模板周转效率,又减少了混凝土分层浇筑次数、节省了施工工期,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据介绍,管廊设计为百年寿命,防水、抗浮、防腐蚀要求极为严格。经过张永敏团队的努力,管廊整体质量优良,细部质量精美。主体结构无沉降、无裂缝、无渗漏,混凝土结构内实外光、平整顺直、棱角清晰,设备安装布局合理、运行稳定、联动顺畅,各类管线敷设固定牢靠、标识清晰、整齐美观。

  “我认为技术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的专注态度,更要有勇攀高峰的极致追求。” 张永敏如是说,这也是他23年工作的真实写照。

  与此同时,23年的职业坚守也使得张永敏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升级,在他的带领下,一支支“硬核”团队破壳而出并攻克了一项项施工难题,创造了董家口港区液体石油化工管廊8个月完成9.5公里的管架施工,工作船码头项目6个月完成900米岸线系列配套工程,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一年建成一所高校,青岛西海岸新区江山路综合整治提升项目30天实现通车等。

  张永敏说:“只有让整个团队,尤其是年轻人更加优秀,企业才能蒸蒸日上。”

  近年来,张永敏带领一公司技术管理团队累计注册科研课题10个,形成国家专利56项,省部级工法14项,省部级以上QC成果4项。同时,在他的培养下,一大批昔日的徒弟已经成长为中建筑港的中流砥柱,其中不乏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总工程师、商务经理,斩获“齐鲁工匠”、“青岛市工人先锋”、“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