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11月24日电(张婧)“崂山韵·世界风——文化探秘之旅”第四场文化交流活动日前在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举行。来自越南的青岛大学留学生及在青岛的外国友人,共同体验了这项有着500余年历史的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王哥庄大馒头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曾是进献朝廷的贡品。”在非遗传承人的讲解中,外国友人深入了解了这项传统技艺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当地婚俗、节庆文化的深厚渊源。在体验环节,外国友人们在传承人手把手指导下,从和面、揉捏到塑形,亲身体验了“十大手法”等传统制作工艺。

据介绍,王哥庄大馒头始终坚持使用崂山矿泉水、传统老面发酵和木柴烧制等古法工艺,仅揉制环节就需反复数十次,方能保证馒头最终的口感筋道、麦香浓郁。越南留学生阮清草在体验后感慨:“中国的饮食文化令人赞叹。这些馒头不仅是食品,更化身为精巧的艺术品,还寄托着中国家庭在节日团圆的美好寓意。”
活动现场,外国友人们了解到,这个通常重达两斤的大馒头,如今已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的“金饽饽”。数据显示,王哥庄街道现有大馒头加工企业百余家,年产值近亿元,带动千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虽然本地小麦产量有限,但通过品牌打造和食品加工技术,这里成功将传统面食发展为特色产业。”来自越南的外国友人冯氏妙英表示,“这一经验证明,资源匮乏并不妨碍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挖掘文化价值,将传统美食转化为旅游机遇和就业机会。”
据介绍,作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哥庄大馒头通过“非遗+旅游”“非遗+电商”等创新模式,已发展成为集文化体验、研学旅游、特色电商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据悉,“崂山韵·世界风——文化探秘之旅”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多元文化体验,向外国友人展示崂山区的文化魅力与区域发展。活动已有来自德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在青留学生及外国友人参与。该系列活动后续还将邀请外国友人体验地域技艺等特色项目,持续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助力崂山文化国际传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