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正文
山东大学师生团队赴昌吉州开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调研
2025年09月10日 12:42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9月10日电(通讯员 秦乐 胡锦翔)2025年7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号召,充分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把握城市发展模式,深刻洞察边疆城市发展规律,组建涵盖经济学院各专业的师生团队,背靠山东大学新疆研究院资政建言中心,深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开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专题调研。

  团队历时7天,行程万里,先后走访了昌吉州改革办、发改委、国土资源局、住建局、统计局等职能部门及建国路街道、延安北路街道、尚都社区、艺园社区等十余个基层单位,开展深度座谈十余场,与市民展开恳谈三十余次,系统梳理政策文件百余份、民生数据千余条,构造一级指标七项,横向对比地级市十余座,形成文字报告万余字,最终凝练形成《昌吉回族自治州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现实约束与实现路径》资政报告,为边疆民族地区建设有高度、有温度的人民城市贡献山大智慧、注入“山大动能”。

山东大学师生团队赴昌吉州开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调研。

  聚力研究深化,驱动实践升级。团队坚持理论驱动实践升级,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论断,精准领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现代化人民城市应以现代化为物质基底与技术支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与实践遵循。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应当以创新为动力,破除路径依赖;以宜居为核心,优化空间结构,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以美丽为底色,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以韧性为底线,强化城市系统抗害能力;以文明为灵魂,塑造集体文化认同;以智慧为工具,依托科技赋能,提高治理效能。在把握空间资源的共享性前提下,建设具有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新形态的新城市。在此基础上,团队总结凝练,形成报告,推动理论指导实践,驱动实践的进一步深化。

山东大学师生团队赴昌吉州开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调研。

  聚焦双维坐标,全域调查察实情。团队坚持宏观政策与微观实践相结合,精准把握边疆城市发展特性。纵向贯通政策链:与州发改委、统计局、改革办、国土资源局、大数据局等职能部门深度座谈,系统解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昌吉州发展宏观定调;与建国路街道、延安北路街道与尚都社区等基层单位深入交流,深入“解剖麻雀”;与机关工作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退休老人等不同层面市民广泛交谈,扎根基层治理沃土,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在基层找到真问题、研究真现象、给出真答案;团队坚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利用学科专业知识,破解边疆发展瓶颈,彰显山大服务国家需求的全局视野与实干精神。剖析昌吉州城乡融合规划中预留“生长空间”、推动改革红利“渗透末梢”的创新实践,验证“提升发展韧性”、“推动治理精细化”要求的落地实效。团队深刻认识到,城市现代化既需基础设施与制度设计的“硬骨架”,更需满足市民日常需求的“温润血肉”。

  锁定核心问题,整合多源数据。与州统计局深度挖掘数据,通过构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协调等多方面指标,建立四十余项二级指标,将“冰冷符号”转化为社区治理精准施策依据。团队创新采用“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居民群体”360度调研模式,深入建国路、延安北路等街道,实地勘察城市更新项目,倾听市民呼声;调研昌吉“吉事通”平台应用,记录社工关于“技术便利”与“人文陪伴”落差的务实反馈,精准锁定“基础设施末端覆盖”、“适老化服务温度”、“社区韧性纽带”三大民生痛点。

山东大学师生团队赴昌吉州开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调研。
山东大学师生团队赴昌吉州开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调研。

  紧扣“人民”坐标,凝练核心路径。团队坚持目标导向,链式攻坚边疆城市治理困难。锚定“人本”坐标,通过多轮研讨与数据交叉验证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报告明确指出:昌吉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必须紧扣“人”这个核心坐标,城市工作归根结底是要打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制度设计有“高度”,空间规划有“温度”,在钢筋水泥中注入守望相助的温情暖流,践行总书记“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重要指示。

  推动成果转化,赋能边疆实践。积极推动咨政建言精准落地,提出“前瞻性预留生长空间”、“强化基层治理温度”等核心观点及七项一级指标体系与四十余项二级指标,提交昌吉州相关部门,为完善边疆城市治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照,为“十五五”城乡规划治理提供高校智慧。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打造治理新范式:团队发挥新疆研究院的桥头堡作用,链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黄河发展研究院等学术高地,探索与昌吉州共建“边疆城市现代化观测站”新路径,持续跟踪政策实施新效能,推动昌吉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走出新道路。

山东大学师生团队赴昌吉州开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调研。
山东大学师生团队赴昌吉州开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调研。

  从改革办政策研讨的笃定目光,到社区老人掌心的殷殷期盼,再到深夜会议室的思想碰撞,山大青年以昌吉为课堂,用脚丈量政策深度,用耳倾听民生回响,用心触摸“人民城市”的边疆实践。归程亦是起点,“经行北庭”团队将把这份凝结心血与智慧的“昌吉答卷”带回山大,持续深化研究、拓展实践,让山大智慧在建设有高度、有温度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征程中持续绽放绚丽之花!

山东大学师生团队赴昌吉州开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调研。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始终坚持培养“博学经邦”之才,发挥经济学“敦行济世”之用,弘扬“扎实理论同艰苦实践之间的结合”的薛暮桥精神,鼓励各位研究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运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把山大智慧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汪洋大海中。(完)

编辑: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