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发布《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期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其中围绕“建设面向日韩联通上合的国际航空枢纽”,提到要打造上合自由贸易空港,并进一步指出“探索建设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自由贸易港”。
目前,中国仅有海南1个自由贸易港,含金量不言而喻,而此前也曾多次提出争取自贸港落地的青岛,此番官方发布规划再提自贸港,能否如愿以偿?
此前曾多次提出建设自贸港
梳理公开报道显示,青岛最早与自贸港产生关联,可以追溯到2013年。根据当年10月发布的《青岛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纲要(2013-2020年)》显示,青岛提出全面启动创建青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明确要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为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区域,争取试办自由港的相关政策。
2018年年初,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省在落实该方案的实施规划中提出,支持青岛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同期,山东省商务厅还联合青岛市商务局在北京召开了一场青岛自由贸易港方案论证会。
6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行,不仅让青岛正式迈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也让青岛有了更充足的底气创建自贸港,时任青岛市市长孟凡利便在一次公开报道中透露,青岛正在积极争取自由贸易港等国家试点。
2019年,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青岛成为其中一个片区,使青岛具备了创建自由贸易港的前提条件。而海南能够获批自贸港,便是建立在前期扎实建设自贸区的基础上。
在2020年6月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也明确提到“将海南从自贸区定位提升为更高开放水平的自贸港”。
青岛自贸港要怎么建?
根据《规划》,青岛提出打造上合自由贸易空港,并明确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在上合国际航空枢纽落地实施,建设具有国际示范和复制意义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建设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自由贸易港。
可以看到,青岛自贸港建设要率先在上合国际航空枢纽落地,而上合国际航空枢纽则指向了山东唯一的4F级别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今年胶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枢纽优势转化为流量优势,通过拓展青岛机场货运航线网络,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而此番在《规划》中,青岛层面也“力挺”胶东机场:提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国际枢纽功能,争取增加机场空域容量、航权时刻。
自贸港获批能为青岛带来什么?
对比海南自贸港来看,即将于今年年底封关的海南自贸港,封关后,海南除享有零关税外,还有国际互联网开放、资金自由流动、国际离岸金融等更进一步的机制创新。
此外,在海南开办企业可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高端人才个税最高15%封顶,而中国内地规定的高端人才个税最高可达45%。
这意味着,海南不仅将在进出口领域拥有更大的便利,更可加速实现人才、资本等优质要素的集聚。
对青岛而言,这是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且种种迹象表明此番创建自贸港,青岛市层面保持顶格推进的力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