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山东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期中答卷”。
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山东省上半年生产总值达500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稳居全国前三,山东首次在半年度突破5万亿元大关。
截至目前,山东16地市经济“成绩单”已全部揭晓,谁最出彩?
制图:陈宛婷
“三核”继续领跑烟台GDP增速亮眼
从GDP总量来看,青岛、济南、烟台“三核”继续领跑,三座城市上半年合计实现生产总值20636.44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1.23%,构成了支撑山东经济大盘的“第一梯队”。
作为山东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济南2025年上半年GDP达667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保持山东第二,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提升1位,位列第17位,延续了稳中向好、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济南工业表现较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和0.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16市第2位,仅次于烟台。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0%,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8个百分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山东济南城市图。图片来源:济南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青岛上半年以8587.3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占到了全省总量的17.16%。从全国范围来看,居全国第13位,青岛与天津的“北方第二城”之争差距缩小至119.3亿元,其中,青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7%,高于天津2.6个百分点。
作为海洋经济强市,青岛在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制造等领域的优势持续释放。同时,服务业依然占据青岛经济的大半壁江山。数据显示,上半年,青岛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64.6%。据悉,青岛规划,到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2%左右,锚定方向将生产性服务业摆在产业布局的重要位置。
青岛市航运枢纽。图片来源:掌上青岛
烟台上半年表现尤为亮眼,以6.4%增速位列“三核”之首、全国之首。据悉,其最大的贡献因素来自于第二产业,上半年增加值2344.67亿元,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较2024年全年加快4.4个百分点,增速居山东省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烟台在石化、海工、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链上的投资强度并未减弱,其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延伸效应持续显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高峰,下半年产能释放或带来二次加速。
威海、泰安、滨州成增速“黑马”
在山东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中,威海、泰安、滨州等市以明显高于全省平均的增速脱颖而出,成为上半年山东经济版图上的“黑马”。
威海以6.3%的实际增速,在胶东经济圈中展现出独特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威海均有亮眼的增长。
威海跨境电商产业园货物打包。图片来源:众观威海
泰安6.2%的实际增速则凸显了济南都市圈协同发展的红利。泰安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分别同比增长5.1%、7.6%、18%,三项增速均高于同期全省增速。其二产增加值1516.7亿元,占2024年泰安市GDP的4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工业的强势表现是2024年泰安市经济大涨的关键拉动力量。
更值得关注的是,济南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速落地,济泰高速扩容后通勤效率大幅提升,促使一批济南的数字经济、高端装备企业将生产基地布局泰安,产业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济泰高速。图片来源:济南日报
滨州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1%,第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2%、6.3%,高于全省平均。滨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其中,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8.0%,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29.1%。
据了解,作为实业之城,滨州主要靠高端铝和精细化工两大产业链拉动,其中高端铝材出口份额已居全球前列,工业利润表现优于规模扩张。
三大经济圈“马车”跑出差异化增速
上半年,山东三大经济圈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协同驱动下,呈现出各有侧重的增长态势。
省会经济圈以投资结构优化与消费韧性凸显为特征,济南固定资产投资虽仅增长0.7%,但工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1%与2.7%,折射出产业升级的坚定路径。消费端,菏泽通过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激活大宗消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胶东经济圈则展现出出口引领增长与消费分层发展的特点。消费领域,烟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网络零售额增速11.1%,家电、汽车等消费回暖;威海文旅与新能源汽车销售成为亮点;青岛跨境电商与高端服务消费仍显韧性。
出口端,烟台进出口增长16.1%,出口增速31.5%,机电产品与农产品形成双轮驱动;潍坊进出口增长10.3%,一般贸易占比88.4%,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山东港口烟台港中非班轮。图片来源:烟台市融媒体中心
在省会经济圈与胶东经济圈“双核引领”态势下,鲁南经济圈则呈现出追赶型增长特征。
从经济总量看,鲁南经济圈的济宁、临沂、菏泽、枣庄四市,上半年GDP仅占全省总量的20%。但从经济增速来看,济宁实际增速6.0%,枣庄实际增速5.9%,临沂实际增速5.5%,均高于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显示出强劲的后发优势。
其中,鲁南在外贸领域实现突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上半年鲁南四市进出口总额达2183.2亿元,同比增长11.7%,显示鲁南正摆脱“内陆腹地”的传统定位,逐渐形成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