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7月9日电(吕妍 王采怡)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7月9日开幕。世界各地的侨商侨领、专家学者共赴盛会,于文化中国·尼山世界华侨华人论坛中碰撞思想火花。论坛开幕前夕,中新社记者采访多位侨领,倾听他们与尼山论坛的不解之缘,探寻华侨华人在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世界文明交流过程中,书写的一个个独特而动人的故事。
“文化如长河,交流是汇流处,而非分水岭。”韩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会长王维月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要想实现中韩文化的文明交流互鉴,需要以中韩文化共鸣点化解隔阂,以制度性设计保障可持续性,以中韩青年参与文化交流培育未来。“当前中韩文化交流正面临从‘形式互鉴’到‘价值共生’的转型期,这恰是华侨华人发挥纽带作用的黄金时代。”
王维月希望通过本届尼山论坛推动中韩文化交流有新的突破。他介绍说,该协会将联合本次活动组委会,发起“中韩青年文化使者”计划,每年遴选20名中韩优秀青年,在曲阜—首尔开展儒学经典共修,培养具备跨文化解读能力的下一代。同时,计划通过构建“非遗数字走廊”,推动韩国民俗文化博物馆与孔子博物馆合作,倡议成立“中韩非遗数字化联盟”,首批技艺包括中国剪纸、韩国螺钿漆器等,旨在推动两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王维月致力于推动韩国华侨华人子女的华文教育。他结合中韩教育专家的力量,开发了本土化融合课程,既涵盖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又融入韩国社会文化元素,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文化共鸣。同时,王维月推动建立了“以赛促学”机制,每年举办“韩华青少年中华文化大赛”,通过辩论、写作、才艺、体育等赛道,激励青年一代更好地学习中华文化,并为优胜者提供赴华研学的机会,形成正向的学习循环。
2010年,王维月获得韩国龙仁大学博士学位,他也成为第一个在韩国拥有武道学博士学位的海外华人。他认为,应以武术为媒介深化韩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接纳。
“武术不仅是技艺,更是哲学载体。”王维月说,他突破“表演展示”层面,着力推动文化内核传播,以武术作为媒介,搭建平台,促进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对武术有更深层次认知,加深国际友谊。“学武术的外国友人都多少会些中文,因为武术源于中国,动作名词等都是中文名称。所以说出现会中文的人不一定会武术,而会武术的人都会中文的现象。”
王维月在教授学生专业武术知识的同时,也组织开展“武术+”文化节,在韩国各地的中国城举办年度活动,设置“中医推拿体验区”“武术主题汉服秀”等互动板块,使武术成为了解中华文化的入口。
此外,王维月及其协会持续探索中韩高校合作深度与广度的路径。未来,他将推动两国高校共建特色学科平台,打造孔子文化产业的国际化道路,并设立短期培训项目,如儒家经典研修等,促进“产学研”跨境孵化。他还致力于在沿海经济自贸区试点“中韩大学生创客营”,将着重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展开,推动中韩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王维月坚信,随着华侨华人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不断深化,中韩两国的文化联系将更加紧密,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多元共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