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4月29日电(张孝鹏)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锚定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积极构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阵地体系、项目体系、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着力推动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激活银龄志愿服务“一池春水”。
系统谋划“建”,夯实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青岛市市南区强化系统思维,建立“区-街-社区-团队”四级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完善“队长-副队长-队员-联络员”志愿服务队伍体系,组建71支、700余人的银龄志愿服务梯队,织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维联动的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组织网络。
青岛市市南区强化党建引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老干部协会组织、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由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分级承接管理培训、项目发布、评价激励等志愿服务职责清单,实现党建引领把航向、社团活动共谋划、志愿服务同开展。
此外,青岛市市南区强化资源融合,吸纳10余家爱心企业,组建市南区“6020红色集结号”志愿服务联盟,联动开展志愿服务、参与项目发布、提供积分兑换,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
科学规范“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体系
以贯彻中央《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为指引,青岛市市南区编印《市南区老干部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汇集志愿服务队伍组建、活动管理、评估激励等7个方面、49条细则,推动志愿服务有章可查、有据可依。
青岛市市南区编印《市南区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指导手册》,设计适老化《市南区离退休干部志愿十问十答》,推出银龄志愿者卡通形象,以一问一答形式,将老同志关心的项目、队伍、活动生动呈现,实现一图读懂、一键链接、一扫畅享。
以“6020红色集结号”品牌创建为总抓手,青岛市市南区按照有项目支撑、有制度规范等“八有”标准,打造主题党日定制服务、4S党员志愿服务等10余个志愿服务子品牌集群,构建起“以品牌带项目、以项目树典型、以典型强品牌”的良性循环。
建优市南区委老干部党校、市南区“6020红色集结号”2处党建融合示范阵地,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团队建设、骨干培训、品牌培育,青岛市市南区着力打造为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志愿服务评价激励中心。
此外,青岛市市南区挖掘街道社区特色资源,打造51处银龄先锋综合性驿站,建立八大湖街道银龄先锋驿站、中山路街道“老街里”驿站等6处项目化特色驿站,培育打造8个市区级示范老党员工作室、20个市区级“六好”党支部,构建“一街道一品牌一阵地一特色”志愿服务工作版图。
同时,青岛市市南区盘活社区活动室、议事长廊、口袋公园等小微阵地,通过多点布局、灵活设置,创建N处“家门口”银龄先锋微驿站,有效保障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和就近发挥作用,推动志愿服务资源就近聚拢、力量就近聚合。
深度融合“创”,做优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围绕区域中心发展大局,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立志愿服务需求和项目两张清单,串联起“需求发布-资源匹配-项目孵化-成效评估”项目培育链条,青岛市市南区实现志愿服务供需双向接轨、精准衔接。目前已孵化培育“霞满乡村助力振兴”“银艺润万家”等7个区级志愿服务项目、10余个街道级志愿服务项目。
青岛市市南区统筹全域志愿服务资源,围绕“两个传承、三个指导、一个共建”(即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优秀文化,党建带教指导、创新创业指导、健康成长指导,共建美好家园),创建志愿服务项目库,涵盖16专项志愿服务项目,做实集中服务、点单服务、结对服务,推动志愿服务资源有效聚焦社区、服务群众。
青岛市市南区将“红色引领绿色”垃圾分类减量项目、“姐妹来吧”家庭纠纷调解项目等具备可行性、创新性、可持续性的优质志愿服务项目纳入特色项目池,强化优质资源倾斜,为其配备“1+1+1”服务梯队(即1名银龄指导员、1名处级联络员、1名青年宣传员),并在“三微一号”自有平台设立宣传展示窗口,助力特色项目如活水般持续喷涌。
多维赋能“链”,构建志愿服务保障体系
青岛市市南区建库蓄才,开发“银龄人才库”,现已吸纳政治理论、历史人文等6类、300余名银龄志愿者入库;培训育才,分专题、分领域、分批次开展基层党建、理论宣讲、应急救护等专业化定制培训40余场;搭台用才,围绕“深化红色物业共建幸福家园”三年攻坚行动,积极推动优秀退休党员干部到社区任职,助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有160余名老同志担任片区党支部书记、网格长、楼长、业委会成员,240余人加入银龄先锋党建指导团、啄木鸟队等,为建设幸福家园献智聚力。
此外,青岛市市南区统筹“专项供”,强化专项资金保障,投入50余万元扶持阵地打造、项目孵化、活动开展,保障志愿服务组织“有钱办事”的基本需求;盘活“民间筹”,拓宽社会资金筹措渠道,鼓励志愿服务联盟单位通过捐赠、资助、共建等方式,为开展志愿服务助力赋能;锚定“重点倾”,对富有特色、常态长效的优质志愿服务项目,拨付资金重点倾斜,推动经费扶持从“撒胡椒面”到“精准滴灌”转变。
同时,青岛市市南区做优评价激励,健全定星、评星、授星等星级评定激励办法,对三星级以上志愿服务项目、组织、个人命名表扬、颁发证书、公示榜单,切实增强志愿服务荣誉感;做实积分兑换,创新“积分存折”计分载体,志愿服务积分可兑换日用物品、文旅优惠、康养服务等,实现以服务储积分、以积分兑心愿、以心愿促志愿;做靓典型引路,编印《银龄耀市南》榜样专刊,设立“最美笑脸墙”,先后挖掘选树“花样爷爷”“金剪刀”等20个“银龄榜样”,获评3个省级“最美”、8个市级“最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