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谁成为了山东故事的主角?
2022年01月07日 10:35 来源:山东头条news

  挥别2021年,许多记忆浮现眼前。

  在2021的最后几个小时,我们放下手中的笔,掩卷回放这一年数百个头条,仿佛看见投射在岁月银幕上的山东故事。我们发现,一些故事成为了我们记住2021的闪亮标识。

  《文史哲》70年:标记了中国人文社科发展的轨迹和方向

  《文史哲》杂志今年4月迎来70周年刊庆,数百名山东政要、顶尖学者云集刊庆学术研讨会,成为我们的头条。

  山东头条news有幸在《文史哲》杂志刊庆前后连续独家专访《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教授,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又身兼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的王学典教授通过山东头条news接连发出重磅声音,引起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热烈反响。

  王学典预言,未来20—30年间,中国人文学术期刊界、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总体趋势是向本土化和中国化的方向转型。

  刊庆活动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以及对中国人文社科界寄予的殷切希望,都成为载入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山东头条news非常荣幸成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和“记载者”。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在70周年刊庆会上发言。 梁犇 摄

  尼山论坛:对话依然是解决文明冲突的唯一出路

  不是每一场重大活动都能上我们的头条,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却是2021年当之无愧的头条。

  东西对抗加剧的2021年,倡导文明对话的尼山论坛比往年更受关注。人类到底能否通过文明对话化解当前世界矛盾已然成为世界各国心中共同的疑问。

  在孔子故里举办的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倡导以对话代替对抗,王学典、安乐哲等中外学者专家,在论坛期间的各种对话、发言中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和建议。另有专家提议,在民粹主义盛行的当代,理论界不应随着地缘政治起舞,应该为人类文明寻找更多的共存方式,展示了理论界、学术界在解决冲突上提供的更高的智慧。

美国汉学家、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在尼山论坛上与中国学者对话。梁犇 摄

  山东考古:可单独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

  从菏泽发现150余座连片汉墓群,到济南发掘出壁画精美的元代墓葬群,从罕见的黄绿釉狮坐莲花灯面世,到距今9.9万年象牙铲出土……今年以来,山东文物考古领域的每一次新发现都可谓是轰动性的。

  为什么山东考古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山东考古成果,完全可以独立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源发性、完整性。山东重要考古成果,填补了中国古代历史诸多空白,力证了中华文明发展链条的不间断性。

济南元代“土豪”墓葬群砖雕壁画保存较好,经专家考证为郭姓家族墓。赵晓 摄 

  政法教育整顿:意义远大于揪出“害群之马”

  说起2021年的头条,几乎绕不开政法领域两轮教育整顿。力度空前,一大批“害群之马”被揪出。

  单从山东来看,到今年9月,已有2477名干警主动投案,立案审查调查4451人。从全国来看,涉嫌违法违纪的干部数量更是触目惊心。

  回头看看,政法队伍中的这些“两面人”,究竟损害了多少社会公平正义无法估量。但这些“害群之马”被清除,一大批黑恶势力保护伞被撕破,一大批贪赃枉法的案件被揭露,给这个社会带来的影响,远远会在“害群之马”被清除意义之上。

人民至上——山东省政法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故事分享会在济南举办。 梁犇 摄

  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新时代的黄河保卫战?

  今年4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山东头条news实地踏访了起步区,一直显得神秘的起步区,一时间被掀起了红盖头。

  但大家更好奇的是,全国第二个起步区为何“落子”济南黄河北岸?

  很长一段时间,民间有种说法:山东将成为第二个东北、中国经济将难以守住黄河前线。

  如果这一说法成立,国家在济南黄河北岸近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落子,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建成和运行,将成为中国经济黄河保卫战的关键战役。

山东头条news记者驱车前往济南起步区。沙见龙 摄

  山东曹县:为何敢称“宇宙中心”?

  “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山东不能失去曹县,就像欧洲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山东曹县在2021年突然火爆出圈,这个鲁西南小县城,究竟有何底气,敢如此叫板江湖? 

  山东头条news为此多次探访这个小小县城,从喧闹的网上舆论中,触摸到中国内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焦虑。古人说,“郡县治,则天下安”,有关“宇宙中心”的喧闹,折射出一代人内心的不安,于是,人们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充满了期待。

“宇宙中心”曹县遍吹汉服风。李欣 摄

  鱼山梵呗:首开佛教中国化先河

  泰山西麓,黄河之滨,在山东聊城东阿坐落了一个小山头,海拔不足百米,名为“鱼山”,在齐鲁众多山势高大雄伟的层峦叠嶂中,它显得不太起眼。但“山不在高”,今年却因我社的独家报道声名大噪。

  2000年前,当世文学家、音乐家陈思王曹植在鱼山研究音律,创立鱼山梵呗;2002年,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释永悟从北京来到东阿鱼山,在鱼山石洞中的一盏煤油灯下,19年如一日整理、研究鱼山梵呗,成果丰硕。山东头条news的独家专访,让世人认识了一位世外高僧,沉醉于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

  通过报道释永悟和梵呗的故事,我们感触到一个核心价值:守初心,建功德。所谓功德,即对国家有功,对人民积德。这在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显得尤其珍贵。

释永悟在梵呗寺梵音洞念诵梵呗。 梁犇 摄

  七星台流星雨:中国天文热背后的终极原因

  在2021年最后一场天文奇观双子座流星雨洒落的当晚,济南七星天文台上演了一出双子座流星雨陨石击碎天文台玻璃屋顶的重头戏。山东头条news的独家报道,当晚引发媒体大量转载,也成就了近年来中国天文界最热的话题之一。

  一粒小小的天外陨石,为何引发社会如此关注?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加速提升,中国对外太空的探索频频成为媒体头条,国人对外界的求知欲暴增,很小很小的一粒天外流星陨石,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一点也不奇怪。

  人们在仰望星空时,怀着诸多哲学迷思: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未来是否会消失?人类究竟会不会被迫移民火星或者阿凡达星球?在地球之外,是否存在另一个具有高级文明的世界?甚至回归到古老的终极哲学之问:“我们究竟从哪里来?未来将到哪里去?”

英仙座流星雨直播间截图。截图:浪子

  致敬2021年,致敬2021年山东头条news的众多故事中的主人公。2022年,谁又将成为我们故事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