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新闻—正文
向海图强,山东经略海洋谱新篇
2021年03月09日 17:20 来源:中新网山东

  【编者按】山东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大陆海岸线占中国海岸线的1/6,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近陆岛屿296个,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海洋资源先天优势丰厚。中国提出经略海洋战略,打造海洋强国方略,而山东也早在2018年5月10日就印发了《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近年来,山东如何向海图强?未来,又将怎样谱写经略海洋新篇?

 

向海图强,山东经略海洋谱新篇

文/刘曙光

  山东是我国最早经略海洋的沿海地区之一。前秦时期的齐国凭借“鱼盐之利”而富国强军,秦朝时期秦始皇重视海疆治理,数次东巡山东海域。汉朝汉武帝在位期间曾经9次东巡海疆,两汉时期航海线路初开,通过航海途径与外界往来获取海外物质财富和文化信息,促进了山东沿海地区的发展。唐朝时期山东沿海建立开放口岸,山东半岛成为当时北方最具实力的海事业务及管理中心。北宋时期以及明朝初年,山东半岛沿海都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海陆商贸交易繁荣地区。近代山东半岛经历了被动殖民和国际化商业开放的历史,但是由此强化了海洋防御的力量部署。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提出了具有经略海洋战略意义的“海上山东”建设。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重要指示,以“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己任,组织实施建设海洋强省战略实践,逐步成为我国经略海洋的领军者。

  海洋科技创新集聚经略海洋强大动力

  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是经略海洋的根本动力。山东海洋领域两院院士数量占全国1/3以上,海洋高端人才占全国40%,拥有一批重量级海洋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海洋科技优势在全国、全球竞争大格局中得天独厚。近年来,山东以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整合涉海高校、科研机构和科考平台等创新资源,基本形成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为龙头,以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深海基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字号”海洋教学与科研力量为支撑的区域性海洋自主创新体系。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问海计划”等重大海洋科技工程,一批涉海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部分国际海洋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推动国家海洋创新体系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装置等国家重大项目群,自主研发“海燕-X”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达到10619米,刷该领域新世界纪录,深海观测(Argo)浮标具备水下4000米剖面稳定观测能力,强力支撑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强势推进。国家相关部委、大型企业的科考船及“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大国海洋重器陆续投入运营,为山东进军深海大洋提供了强进动力。

  现代海洋产业崛起形成全省发展新动能

  海洋探索与开发工程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山东率先实施陆海一体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擘画以海洋探索开发重大工程凝聚带动海洋产业转型的宏伟蓝图,通过推进系列海洋强省重大产业项目,强势推动山东涉海新兴产业进入全省主导产业序列,进而带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山东建成“蓝鲸1号”“蓝鲸2号”赴南海执行可燃冰开采任务,建成交付国内技术集成度最高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19”,努力打造中国海工北方总部,大力提升了我国深远海开发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成立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力推国家一类抗肿瘤海洋新药BG136迈入临床阶段,实现“蓝色药库”建设战略进入高端产品与专业服务新阶段,为全球正在兴起的生命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生机。建成海水淡化工程31个,日产能达35.9万吨,保持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全国领先地位,通过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开启黄海冷水团“深蓝2号”大型智能网箱、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等重点项目,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4个,达到全国40%生产规模,为山东乃至全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提供样板。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畅通陆海经济大通道

  海洋是联通世界经济和促进合作发展的战略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在东部沿海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半岛港口群的陆海通联作用。山东以坚定改革决心和科学规划路线图,强势推进山东半岛港口群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港口群与纵深腹地互动发展,迅拉升山东港口群在东北亚乃至全球港口群竞争地位,为迎接国际国内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与专业服务平台。通过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和资源开发“一张图”,实现全年实现货物吞吐量16.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191万标箱,比2019年分别增长4.9%和6.0%,分别跃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其中,日照港25万吨级和30万吨级通用泊位、青岛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工程相继完工,沿海港口群生产性泊位达590余个,总通过能力达9.1亿吨,促进近邻港口由同质化竞争转换为协同发展。获批全国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实现青岛港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44.6自然箱/小时世界纪录新突破,推动山东智能港口建设迈入全球领先行列。实施多港口全方位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实现全省新增集装箱航线35条,总数达到300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港口首位。推进与全国中西部内陆港18个业务关联,开通海铁联运线路70条,实现全年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突破200万标箱,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打造“海上绿水青山”

  陆海统筹治理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关键对策。山东将海洋环保重要指标纳入对沿海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扛起海洋生态保护重大责任,守住了海洋可持续发展“生命线”。大力推进陆海统筹治理方略,坚定全面实行“湾长制”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湾长,设置湾长147名,初步实现省市县三级“湾长”治理网络总覆盖,为海陆一体化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奠定基础。积极响应国家海洋环境治理战略,坚决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其中34项重点攻坚任务全部完成,38条省控以上入海河流已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所有直排海污染源连续4个季度实现稳定达标排放,2020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1.5%,其中渤海区域78.3%,超过88%和75%目标值。扎实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全省共实施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项目31个,累计整治修复滨海湿地4675.6公顷、岸线62.8公里,分别完成总任务量的123.0%、285.5%。潍坊市探索沿海盐碱地“柽柳+肉苁蓉”生态修复模式,为海洋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借鉴。推进《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尝试将海洋环境质量纳入生态补偿范围,推进海洋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密切结合。积极开展黄河三角洲沿海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生态灾害治理试点,已经取得良好治理效果。

  海洋合作交流深化全球蓝色伙伴关系

  推进海洋合作交流是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保障。山东克服全球疫情影响及国际关系紧张带来的诸多不便,如期举办第五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促成75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近900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参会参展,实现12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协议总投资达到451亿元。组织召开“2020•青岛•陆海联动研讨会”,推动黄河流域共享海洋开放机遇。成功举办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助力提升我省海洋装备产业影响力。举办中日海洋经济对接交流洽谈会,实现全年新增涉海类外商投资企业84家,投资总额达44.6亿美元。推进海洋投资国际化进程,实现海洋渔业资源领域备案核准境外投资企业6家,中方协议投资3702万美元,为我国新一轮海洋产业国际合作提供样板。

  山东实施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高水平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使海洋各项事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沿海各省市做好做足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提供了经验示范。“十四五”时期山东必须继续融入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大局,紧抓全球海洋发展重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充分借鉴国内外经略海洋的丰富历史经验,寻求山东省经略海洋的特色和优势,谋划海洋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相互支撑的战略格局,形成以深远海开发能力建设和陆海统筹治理能力建设为导向的重大工程,打造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领军区和示范区,培育山东建设“中国第三增长极”的战略引擎。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