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正文
深化“为民办实事”实践,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在行动
2025年11月21日 15:05 来源:招商银行青岛分行

  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始终坚持“金融为民”理念,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建立为民办实事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指导要求,聚焦惠民便民、防非反诈等重点领域,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精准宣教,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用实际行动守护财产安全、普及金融知识,践行金融机构的责任与担当。

  银警协作拦截电信诈骗,守护市民资金安全

  随着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升级,冒充“公检法”等精准诈骗案件频发,部分消费者尤其老年群体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易受不法分子诱导。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建立“银警协作快速响应机制”,通过三方面举措筑牢防线。第一,强化员工情景识别能力。定期组织全员开展诈骗案例演练,聚焦“客户神情紧张、频繁接听陌生电话、执意大额转账且言辞含糊”等典型异常行为,系统化提升一线人员的风险敏感度与识别精准度,让潜在诈骗行为无处遁形。第二,搭建实时风险干预闭环。在业务办理中,一旦发现发现可疑交易线索,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主动核实客户转账用途,对涉及“安全账户”“保密要求”等高危关键词的情况立即触发预警,同步暂停业务办理,并迅速与反诈中心建立联动沟通,确保干预及时、处置精准。第三,构建多方联动处置体系。招商银行青岛分行主动与市公安局、辖区街道社区深化合作,搭建高效畅通的信息共享渠道,形成“银行预警—公安核查—社区联动”的处置链条,实现风险事件快速核查、涉案资金链及时冻结,最大限度降低客户财产损失。

  2025年初,招商银行青岛某支行成功拦截一起冒充“慈善扶贫”的电信诈骗案件,为客户王女士守住4万元血汗钱。当时,客户王女士被一款伪造的慈善扶贫APP洗脑,深陷诈骗圈套,执意到网点支取4万元现金“捐赠”。工作人员通过其异常举止识破骗局,联合警方10分钟内完成核查与止付,警方初步确认该笔资金涉嫌诈骗,最后在民警监督下,4万元资金通过客户账户原路返还至受害人。事后,警方对支行员工的职业敏感性和协作效率给予高度肯定,“从预警到拦截,银行与公安机关的无缝衔接、快速响应,正是阻断诈骗资金流、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的关键所在!”

  精准化“金融知识进社区”,提升群体防诈能力

  针对社区居民、青年群体金融知识储备与防诈需求上的显著差异,招商银行青岛分行精准锚定不同群体的防诈短板,以“场景化+分层化”为核心思路,开展系列金融宣教活动,实现“精准滴灌”式知识普及。

  聚焦社区老年群体,打造沉浸式防诈课堂。分行联合街道办事处,以“中秋防诈”为主题,通过情景剧生动还原“养老金诈骗”“保健品投资”等老年群体高发骗局,辅以方言版案例手册,增强老年人风险辨识能力。

  瞄准青年群体需求,开展青年夜校专题培训。与专业机构合作,面向青年学员重点剖析“征信修复”“虚拟货币投资”等新型骗局。课堂中融入互动问答环节,解析信用保护要点与合法维权途径。

  构建长效知识普及机制,打通“零距离”服务渠道。在各网点设立“防诈咨询窗口”,安排专业人员为到访客户尤其是老年群体,常态化宣讲防诈知识、解答金融疑问,将防诈宣传融入日常服务场景。

  在今年8月的举办的社区宣教活动,招商银行青岛分行累计覆盖1500余位居民;10月青年夜校培训结束后,现场学员防诈知识测试正确率达100%。凭借扎实的宣教成效,招商银行青岛分行获街道授予“金融安全共建单位”称号,形成“网点—社区—家庭”联动的金融安全教育网络,为不同群体筑起坚实的防诈屏障。

  从成功拦截多起电信诈骗案件、守护客户资金安全,到通过分层宣教覆盖千余名居民、实现青年学员防诈知识测试正确率100%,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在“为民办实事”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机制化联防是关键。深化银警、银政、银社多方协作,打通风险处置全链条,构建“事前预警、事中拦截、事后教育”的闭环管理体系。第二,精准宣教增强实效。针对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设计案例剧场、青年夜校等“易理解、易传播”的内容形式,避免单向灌输,提升参与度与转化率。第三,科技赋能促长效。通过客户行为数据分析优化预警模型,结合短信、线上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推动“为民办实事”从活动化向常态化升级。

  未来,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将持续优化“为民办实事”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宣传维度,持续深化金融知识普及的精准性与可持续性,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梁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