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经济版图上,27座万亿城市以及3座后备城市贡献着四成以上的GDP,它们是区域发展的高地,也是重要的经济风向标。
截至目前,这30座城市均已公布经济半年报。山东3座万亿城市济南、青岛、烟台表现如何?
济南位次再上升
腰部城市中,济南超越南通,位次再上升。上半年,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674.0亿元,同比增长5.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4.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078.1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4401.0亿元,增长5.1%。
总体来看,上半年,济南市工业生产增势良好,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工业投资增长较快,服务业稳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有力,市场销售持续改善,以旧换新类商品销售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济南已启动80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160.6亿元;5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同步推进,完成投资144.6亿元。
重大战略项目加速落地更添发展后劲。济滨高铁济南东特大桥箱梁架设完成,地铁4号线实现“洞通、轨通、电通”三节点,黄河体育中心三大场馆主体封顶……这些既利当下民生、更谋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正为济南经济持续增长夯基垒台、积势蓄能。
青岛和天津差距进一步缩小
天津和青岛GDP分别为8706.6亿元、8587.33亿元,同比均增长5.3%。二者差距进一步缩小至119.3亿元,为年底的争夺战留下悬念。
其中,青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7%,高于天津2.6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29.6%、18.7%、13.4%。
除制造业强势“回春”外,服务业同样占据青岛经济的大半壁江山。今年6月,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在调研督导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时指出,要聚焦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按照青岛的规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2%左右,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
烟台GDP增速领跑全国30强
从全国GDP前30强来看,烟台、徐州、唐山、合肥、温州、大连GDP增速领跑,分别为6.4%、6.2%、6.1%、6.0%、6.0%、6.0%。其中准万亿城市占据半壁江山,可谓“集体起跳”。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今年全国GDP30强城市延续近两年的发展态势,广州、东莞、佛山经济增长承压,而烟台、徐州、唐山等城市增速超过6%。烟台、徐州、唐山的化工、机械和钢铁等产业都很有特色,产品不断融入国际大循环,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也较为明显。
作为被外界誉为北方最强地级市的黄渤海“明珠”,烟台市交出了令人惊喜的答卷。上半年,烟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375.11亿元,同比增长6.4%,居全国GDP前30强首位。尤其是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344.67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增速居山东省首位,较2024年全年加快4.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烟台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开展先进制造业企业倍增发展计划,推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建设,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7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5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