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7月24日电 (记者 梁犇)从1965年建院之初的简陋病房,到如今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康复医院,位于泰山脚下的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扎根齐鲁,用60年的时光书写康复医学的“山东答卷”。
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前身是中国煤炭工会华东煤炭基本建设公司委员会工人疗养院,最初主要服务于特定群体,致力于职业病防治与康复疗养工作。1986年更名为中国煤矿工人泰山疗养院,2003年更名为山东省煤炭泰山疗养院,2021年由山东省能源局转隶委直属管理,更名为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60年来,医院为来自全国的近7万名煤矿工人和当地民众提供疗养保健、职业病防治、慢病康复等服务。
20世纪80年代初,该院率先引进西方康复医学理念,将传统中医推拿、针灸与现代物理治疗相结合,开创独具特色的康复模式。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更为康复医学的发展开辟新路径。1998年,医院组建涵盖医师、治疗师、护士等多学科的专业康复团队,在康复医学领域的专业水平迈上新台阶。
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副书记刘雨介绍说,近年来,该院投资建设智能康复中心,配备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VR运动训练系统等智能设备,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康复治疗。目前,该院建筑面积64800㎡,拥有一支500余人的专业医疗团队,涵盖临床、医技等领域。医院设置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神经内科(神经康复中心)、骨外科(骨与关节康复科)、重症医学科等3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配备百级层流手术室、多功能康复大厅、PCR实验室等先进设施,以及3.0T核磁共振、大型DSA血管造影机、256排CT、康复机器人等先进医疗设备。
自1987年起,该院深耕职业病防治工作,已在职业病防治领域形成一套完善的防治体系。历经多年的沉淀与积累,该院不断优化科室设置,加强专科建设。该院在发挥尘肺康复、慢病康复等传统康复项目优势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康复技术项目,聚力打造优势专科品牌,培育“一科一品一特色”,积极开展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康复特色项目,同时加大中医药占比、康复治疗占比考核力度,引导各科室努力降低药占比、耗占比,逐步将康复治疗占比提升到15%以上。
科研创新是推动医院发展的源动力。该院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2024年,医院与山东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设“职业卫生工程”本科专业,实现学科共建、平台共用、成果共享,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根据规划,在硬件设施方面,该院将加快康复综合楼建设步伐,积极谋划康复保健楼改造项目,精心优化院区布局,致力于为患者营造更加优质、舒适的就医环境;在学科发展与医疗服务方面,医院以特色驱动创新发展,持续做强康复医疗特色,精心培育更多优势专科品牌。增设多个康复亚专科,优化康复治疗与评定室设置,购置先进设备打造“智能康复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康复治疗服务。
刘雨表示,该院将推进临床康复一体化及中西医结合工作,推广“6S”精益管理,完善智慧医疗体系,加强科室管理与质量控制,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高效,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更加贴心、安心的医疗服务体验。此外,医院进一步深化“泰满意”服务品牌内涵,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品质,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