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正文
亩产超1000斤 袁隆平的一个计划已在山东实现
2021年05月24日 09:47 来源:新黄河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力争在海水稻研究上取得突破。

  “为什么在青岛成立(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因为它在海边上。青岛市政府聘我为海水稻研发中心主任,他们原来搞的海水稻是常规稻,产量上不去。我们搞的是海水杂交稻,产量会上去的,三年拿出一个抗海水浓度0.6的,亩产在300公斤以上的(品种)。”袁隆平介绍。

  海水稻,并非真正生长在海水里。通常所说的海水稻,是指能够在盐碱地里生长,甚至不惧怕海水短期浸泡的“耐盐碱水稻”。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占3.2亿公顷,海水稻的研发是一项世界级的超级工程。

  袁隆平院士表示:“我们全国的盐碱地有十几亿亩,我们如果能发展到一亿亩,种上我们这个海水稻,亩产三百公斤,它增产的粮食就是三百亿公斤。三百亿公斤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八千万人口。”

  2018年5月,种植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稻田,在6‰盐度灌溉水条件下亩产超过了600公斤,远超最初300公斤亩产的目标。

  2018年7月,中东沙漠里成功种植收获首季海水稻,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地区种植水稻获得成功。

  2020年9月下旬,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布局在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的海水稻陆续完成测产。其中最高的是在山东东营测出的亩产860.95公斤。袁隆平说:“我高兴得很!希望早日实现海水稻推广一亿亩,为全国增产粮食三百亿公斤,可以多养活八千万到一亿人口。”

  国内外实验的相继成功,坚定了袁隆平团队对海水稻研发的信心。袁隆平团队将在中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同时进行水稻插秧“拓荒”。改造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良田。

  据了解,海水稻已在山东、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多个省区种植,几乎覆盖中国所有的盐碱地类型。

  随着品种不断改良,海水稻将走向更大范围的盐碱地,盐碱地里稻花香,稻花香里话丰年将成为现实。

  袁隆平院士表示:“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一个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据中国新闻网、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