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正文
山东文旅:11项重要考古发现带您探寻山东古代文明
2021年01月25日 15:52 来源:文旅山东

  11项重要考古发现带您探寻山东古代文明

  2020年,山东考古围绕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重点推进中华文明与早期国家起源、山东古代历史和海岱地区古代社会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现撷11项2020年山东重要考古发现,以飨读者。

  ▶ 滕州岗上遗址

  展现五千年前后的城市与社会分化

  ▶ 章丘焦家遗址

  海岱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城址

  ▶ 曲阜西陈遗址

  呈现商周交替时代曲阜的文化变迁

  ▶ 邹平东安遗址

  发现山东地区西周时期级别最高的车马坑

  ▶ 东莱墓地考古

  再次揭露山东东周古国贵族墓地

  ▶ 济南梁王遗址

  济南市主城区发现最早的城址

  ▶ 黄岛琅琊台遗址

  揭露周至汉代官方祭祀遗址

  ▶ 定陶王陵M2汉墓考古

  解密王陵的营造过程

  ▶ 滕州母祖山遗址

  山东首次发现汉代采石场

  ▶ 章丘合庄南墓地考古

  山东地区罕见的唐代墓地

  ▶ 威海湾水下考古

  发现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

  滕州岗上遗址

  展现五千年前后的城市与社会分化

 

 

滕州岗上遗址发掘区位置

  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滕州岗上遗址进行主动考古发掘并取得了重要收获。岗上遗址位于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部漷河两岸,总面积约 80万平方米,其中大汶口文化城址面积约 40万平米。本年度发掘分为南北两个区,总发掘面积约1000平米。

 

 

大汶口文化合葬墓M1正摄(上东)

  北区居址区在完成晚期堆积清理后暴露出大面积红烧土块堆积,烧土块集中分布于发掘区东西两端,烧土块堆积面积超300平米,堆积内包含墙体拐角及带有白灰面的房屋残余构件,烧土块堆积初步推测为房屋废弃后倒塌形成。

  南部墓葬区北距城址南墙约240米,共发现墓葬12座,呈4排分布,均为土坑竖穴墓,方向近90度,头向东。根据墓葬规模、有无葬具、随葬品数量大体可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大、中型高等级墓葬的发现,为研究鲁南地区大汶口文化社会上层组织结构、葬俗及礼制起源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岗上遗址出土玉器

  岗上遗址考古新发现丰富了对鲁南地区乃至整个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阶段中心性聚落内涵的认识,对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岗上遗址是海岱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随着高等级墓葬及玉器的出土,区域中心地位尤为凸显。本年度居址区与墓葬区的发掘对考察聚落布局,了解聚落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研究当时社会组织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章丘焦家遗址

  海岱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城址

 

 

焦家遗址鸟瞰图

  章丘焦家遗址是鲁北地区一处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址,距今年代约5000-4400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结合教学实习,在2016、2017发掘的基础上,2020年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三次考古发掘面积2500多平方米,发现并确立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一周城墙、城外壕沟以及南城门通道,这是海岱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城址。

 

 

考古队员清理彩陶

  除此之外,还发现一批包括祭祀坑和大型墓葬在内的高等级设施,出土了大量规格齐全的玉器、白陶、黑陶和彩陶等高端礼仪用具。一百多座房址的发现也为了解当时的城内布局和生活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可以看到,当时城内有居住、埋葬等不同的功能分区,功能区内房屋或墓葬成排或成组分布,整个聚落的布局显示出很强的空间规划能力。

 

 

焦家遗址出土陶器

  夯土城墙、环绕城墙的壕沟、一批高等级墓葬和祭祀遗迹的集中出现,加之大批量的高端产品――玉器、白陶和彩陶等,昭示着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焦家遗址是一处鲁北古济水流域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上的大型中心聚落。为认识山东地区史前文明社会的产生和早期发展,解释中华丰厚文化基因,体现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曲阜西陈遗址

  呈现商周交替时代曲阜的文化变迁

 

 

西陈遗址各期主要遗迹分布图

  西陈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小雪街道西陈村村西,鲁国故城南6公里处,北距蓼河约500米。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为配合世界铭筑、东方御府项目工程建设,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西陈遗址出土部分祭祀坑

  遗址呈东南西北向分布,长350米、宽200米,面积约7万平方米。发掘区域为遗址核心区及工程项目建设占压区,清理面积22000平方米。共发现商周时期灰坑及窖穴1700余个,沟10余条,房址53座,墓葬16座。已出土大量陶器,另见有铜爵腹部残片、铜刀、铜镞、骨簪、石戈、石璜、石钺等遗物。

 

 

西陈遗址各期出土部分遗物

  该遗址作为一处商周时期中等聚落,遗存内涵丰富,等级较高,布局清晰完整。目前对于该遗址的认识,主要收获有:一、发现了晚商时期聚落布局和功能区划最为清晰的中等级聚落。二、发现了除殷墟之外目前面积最大、最为集中的晚商时期殉祭遗存。三、揭示了商文化和早期周文化在奄地(鲁地)发展轨迹。四、为南庚、阳甲居奄和周人灭奄提供了线索。

  邹平东安遗址

  发现山东地区西周时期级别最高的车马坑

 

 

1号车马坑全貌(右为北)

  邹平东安遗址发掘是为配合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的考古项目,遗址东西长约850米、南北宽约650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被小清河道隔断为南北两部分。

 

 

1号车马坑马埋葬方式及细部

  发掘工作自2020年4月25日延续至2020年12月17日,共发掘6500平方米,从龙山时期延续至唐宋时期,龙山至商代堆积并不丰富。西周时期主要见车马坑及少量墓葬,基本不见其他生活遗迹,发掘区在西周时期应为相对单纯的墓葬区。车马坑规模不大,大致呈3米*4米的长方形,南北向,均随葬1辆车(两马或四马)。尤以1号车马坑级别最高,配备4銮铃、4马冠,每匹马配备青铜马冑、马镳、马衔、络饰、胸辔饰以及成串的海贝马尾装饰,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西周时期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的车马坑。

 

 

2号车全貌(下为北)

  西周时期遗存是本次发掘的主要收获,地势较高的东区应为当时贵族墓葬区,而地势较低的西区则主要为平民墓葬,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分区。无论是贵族墓葬区还是平民墓地,均表明其与陈庄城址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理解西周时期尤其是西周中期之前陈庄城址(遗址)的性质,了解齐国早期历史及早期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莱墓地考古

  再次揭露山东东周古国贵族墓地

  东莱墓地位于滕州市官桥镇东莱村东,与大韩墓地同为大韩遗址的一部分。墓地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为了解墓地时代、性质和内涵等基本信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0年6~12月对该墓地开展了主动性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

  滕州大韩一号车马坑(南-北)

  发掘区分东、西两部分。西发掘区位于墓地西侧,主要揭露车马坑两座。两马坑位于东莱墓地和大韩墓地之间,与大韩墓地2017年度发掘的部分大中型墓葬墓道相对,推测为大韩墓地个别墓葬的陪葬坑。东发掘区位于东莱墓地西南部,发掘面积600平方米。清理各类墓葬50座,出土铜、陶、玛瑙、骨等各类器物数百件。

  滕州东莱战国中期M23平面照

  本次发掘初步确认了东莱墓地墓葬形制、级别和时代等基本信息,对墓葬葬俗和内涵有了了解,对两墓地之间的关系也有了基本认识,达到了预期发掘目的。墓地的发掘为该区域东周古国文化面貌和区域文化谱系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同时,新发现的车马坑也进一步完善了大韩墓地的结构,为该墓地级别和性质等确认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济南梁王遗址

  济南市主城区发现最早的城址

  东周城址平面图

  2020年3~7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布方2000平方米,发现有东周和唐代时期的灰坑、灰沟、水井、墓葬等各类遗迹100余座。唐代遗存主要为灰坑、灰沟和墓葬,出土有大量的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周代遗存最重要的为战国中晚期城址的发现,出土有陶瓮、陶罐、陶豆、板瓦和筒瓦等遗物。

  东周遗址西墙平面

  东周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外围壕沟东西宽390米、南北320米,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城墙东西约300米,南北220米,城内面积约7万平方米。西墙保存较好,长度约220米,宽度约13米,高1米。北墙残长90米,宽约12.6米、深1.1米,南墙及东墙破坏严重。墙体四周均存在壕沟,宽约30~40米,深3~5米,呈锅底状。

  唐代瓦当

  该城址的发现为目前济南市主城区内发现最早的城,对于济南的城建史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济南城区建城的历史向前推进约一千余年。

  黄岛琅琊台遗址

  揭露周至汉代官方祭祀遗址

  琅琊台遗址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西南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

  经发掘证实台顶西侧夯土分为台基和地面两部分,地面发现方形石砌地漏1处、石铺道路1条。地面以下发现两列并排的陶管道1条,与石砌地漏和入水口共同构成一套排水系统,入水口由一处石砌水池及夯土上挖出的水沟组成。水沟东侧发现柱洞3个,柱洞与夯土壁面之间推测为上有屋檐的走廊。出土遗物主要为饰绳纹和瓦棱纹的筒瓦、板瓦,“千秋万岁”文字和卷云纹瓦当以及多种纹饰的铺地砖,应归属台上及台基周围建筑,年代为秦汉时期。台西头村东南发掘区,发现较大规模院落式建筑一组,揭露建筑基坑1处、排水沟11条、灰坑3座及渗井1座。

  琅琊台遗址是山东沿海一处重要的周代至秦汉时期遗址,据文献记载与东周齐国“四时主”祭祀、越国北上争雄以及秦汉皇帝巡视等重要历史事件有关。通过系统考古发掘,将逐渐揭示其真实面貌及历史内涵,从而为周代至秦汉国家祭祀制度研究提供重要的新材料。

  定陶王陵M2汉墓考古

  解密王陵的营造过程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6月中旬起对定陶王陵M2整体墓室进行拆解提取保护工作。

  M2墓室拆解提取前,在其所在区域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立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以便于定陶王陵的勘探及规划。同时,建立完备的M2发掘数据处理系统。启用木材保护实验室,在专家指导开展诸多文物保护实验及检测。目前该保护方式经文物专家论证,拆解保护措施基本合理,程序完备。

  木椁墓室及文字砖的提取,采用自上至下组层分组拆解。每层提取前都进行三维数字化扫描,以便于今后还原建墓整个过程。

  陵园进行初步勘探,基本明确陵园的“四至”、面积。陵墙淤埋在地表下8.6~9米以下,陵墙宽约5米,残高约1~2米。西墙勘探长度约920、北墙长约930余米,东墙东南角及南墙的东段大部分遭到破坏。该陵园面积约90万平方米。

  盖板端部木材文字

  从墓上方盖板方木出土文字可以看出,该墓葬在修筑过程中,具有特定预制安排。主室上部第五层周边榫卯、凸凹槽扣合,主室周边这种单独构筑的特殊结构,为研究何为梓宫具有重要意义。 

  滕州母祖山遗址 

  山东首次发现汉代采石场

  母祖山汉代采石场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南部的柴胡店镇境内,东傍古昌虑遗址,西濒薛国故城,北依薛河故道,南接罗汉山峰,东北距离千年老君院村约400米。遗址南北长600余米,东西宽430余米,总面积约为0.72平方千米。现场所见遗迹包括:线状凿刻痕迹及采石坑、石坯料坑、楔窝、预开采石材痕迹、废弃石材等。

  2020年11月9日-10日,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了滕州母祖山采石场遗址专家论证及成果发布会。通过现场踏勘、研讨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母祖山采石场遗址是一处大型的汉代采石场遗址,采石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社会价值。

  母祖山汉代采石场遗址是近年来滕州市继官桥村南汉墓群遗址、大韩东周墓地、西孟庄遗址之后又一个重大考古新发现,其面积规模之大、凿痕留存之好、与附近汉代墓石关联度之高,为国内首次发现。为滕州南部地区数量众多的石构墓葬材料找到了生产源头,填补了山东地区汉代石料开采业特别是采石技术研究的空白,也为国内研究汉代石构墓葬采石手工业商品化,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实物资料。

  章丘合庄南墓地考古

  山东地区罕见的唐代墓地

  合庄南墓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政府西北约30公里。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于2020年6月14日-7月17日对墓地进行发掘,揭露面积约620平方米,共清理唐代中晚期墓葬25座。

  25座墓葬皆为土坑竖穴砖室墓。墓室形状以舟形(梯形)墓为主,另有两座圆形墓。墓向大体分为东向和南向,有成组分布现象。东向墓葬多有墓门和斜坡墓道;南向墓多无墓门和墓道。另外,多数墓葬为单人仰身直肢葬,也存在少部分双人和三人合葬墓,合葬墓中骨骼扰乱现象较普遍。

  合庄南墓地为一处唐代中晚期的家族墓地,保存状况较好,出土随葬品丰富,尤其是各类不同器形和釉色的瓷器,如三彩炉、白釉蓝彩碗、黄釉狮等,在目前山东地区所发掘的唐墓中极为少见。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济南乃至鲁北地区唐代中晚期的丧葬习俗、区域经济、乃至文化交流与贸易等课题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威海湾水下考古

  发现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

  威海是中日甲午战争终战之地,为探明威海湾内北洋海军沉舰状况,2017年至2020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馆联合组队,开展了山东威海清北洋水师沉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

  2017年10月至12月,考古队对威海湾进行物探扫测,发现水下疑点17处;2018年6月至8月,考古队对上年度发现的13处水下疑点进行潜水探摸和试掘,确定3号疑点为北洋海军沉舰,并将之命名为“威海湾一号”沉舰;2019年、2020年的7~9月,考古队对“威海湾一号”沉舰进行两期水下考古调查,完成抽沙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揭露出原主炮、艏、艉的位置及残存情况,遗址被埋于泥下1~3米深,残存严重,舰体不全,遗物散落。历次考古提取出水大型铁甲(宽2600、高2832、厚305毫米,重18.7吨)、通风管、板材等舰体构件及子弹壳、炮弹引信、拉火、瓷碗等各类文物1761件/组,确定“威海湾一号”沉舰为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

  定远舰遗址发掘出水了大量文物,充实了甲午战争研究实物资料,将撬动近代海军史、甲午战争历史研究再上新台阶。同时,定远舰遗址是百年前甲午战争的实体见证,它的成功发掘将极大丰富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的展陈和教学内容,以更震撼人心的方式激励广大社会民众回望历史,铭记教训,发愤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