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救治危重血小板增多症女童
2025年09月08日 10:44 来源:中新网山东

  中新网山东新闻9月8日电 一根精密管路连接稚嫩手臂,血液在先进仪器中精准分离,9岁女孩体内失控的血小板被高效清除——这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凭借创新技术与精准医术赢得了胜利。近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成功开展本院首例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为一名9岁危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女童实施救治。此次手术标志着医院在儿童血液病治疗技术上迈入新台阶。

  病情回顾

  患儿,女,9岁,因“间断头痛2周,加重1天”于2025年8月26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外院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2762×109/L”。患儿就诊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唇发绀、皮肤发花、小便失禁,查体心音低钝(50次/分)/分,皮测脉氧93%,立即给予吸氧,持续约1分钟后心率恢复至约100次/分,口唇较前稍红润,仍意识不清,患儿病情危重,拟诊断为“血小板增多症、颅内血栓形成?”,紧急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治疗。进一步完善检查,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3554×109/L”,颅脑MRI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A示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较对侧纤细,颅脑MRV示左侧横窦及直窦前部局部稍细。

  技术突破创新疗法解危局

  面对这名血小板计数超高、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9岁女童,传统的单纯药物治疗已难以迅速控制风险,血液肿瘤科团队果断决定采用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这一创新治疗方案。“这项技术不同于常规药物治疗,它通过体外循环方式,能够像‘精准靶向’一样,快速、高效地去除患儿血液中过量的血小板,为后续治疗创造宝贵时间窗口。”科室副主任杨晓梅主任医师介绍。

  精准操作 个体化治疗显功力

  儿童血小板单采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团队成员需要根据患儿体重、身高、血细胞比容等指标进行精密计算。“成人单采有标准参数,儿童则需要完全个体化的计算,”操作主管医师解释说,“我们需要精确计算抗凝剂比例、全血处理量、血流速度等关键参数,任何一个数据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团队密切配合 血小板单采过程精准流畅

  血小板单采术开始时,团队进入高度协同状态。护士团队精心建立血管通路,确保血流通畅;技师团队精准操控设备,严格按计算参数执行;医生团队全程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护理组长表示:“儿童单采最考验团队配合。我们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儿不适。”在整个团队密切配合下,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供图

  成功实施手术 危重患儿获新生

  术后监测显示,患儿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高血栓负荷得到有效缓解,头痛、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病情趋于平稳。目前,患儿已转入后续治疗阶段,医疗团队正根据其病情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此次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这名9岁女童带来了新生,也为医院今后处理类似危重病例积累了宝贵经验。

  健康科普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血小板过度生成导致异常凝血或出血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以单克隆性血小板增多为特征,可能发生血栓或出血性并发症、微循环症状(如头痛、头晕和肢端感觉异常)以及疾病转化为骨髓纤维化,少数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技术是指通过设置血细胞分离机相关程序,采集患者血液后,对血液进行病理成分分离、去除或置换,同时对患者经处理后的正常血液成分回输,并适当补充血液制剂或替代溶液,去除或减少病理性成分对患者的致病作用,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目的的临床治疗技术。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将继续秉持技术创新、精准医疗、医术至上的理念,为更多血液病患儿带来生命的希望。(完)

编辑: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