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中国·活力莱芜”文化走读行:国际友人探访笔架山 解码千年书圣文脉
中国山东网·新感知5月9日讯 近日,山东济南莱芜区笔架山迎来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12名来自巴基斯坦、叙利亚、乌干达、尼泊尔、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埃塞俄比亚、印度的国际友人参与“机遇中国·活力莱芜”主题走读活动,沿“书圣文化脉络”深度探访,在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笔架山间,感受齐鲁大地“山水为卷、文化为墨”的独特魅力。
命名溯源:三峰托砚笔架藏千年风雅
“东晋永和年间,王羲之与文人雅士行至莱芜牛泉镇庞家庄村,见此山三峰并峙如笔架横陈,挥毫题写‘笔架山’三字,自此山名传世。”在景区入口处,讲解员以《莱芜县志》记载为引,将国际友人带入千年历史场景。海拔540米的笔架山三峰如巨砚托笔,其“笔架连云”之景曾为莱芜八景之一。众人驻足远眺,现场留学生纷纷感叹:“站在笔架山脚下心灵就仿佛受到净化,这新鲜的空气让人不禁深呼吸几口。”
碑林探微:300石刻镌刻文明基因
行至中国王羲之碑林,一座高3.5米的花岗岩王羲之雕像映入眼帘。雕像中,书圣执笔凝思,衣袂翩然,再现了“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儒雅风骨。碑林内,300余块石碑沿山势蜿蜒铺展,既有《兰亭序》临摹碑刻,也有当代书法家题写的“笔架山赋”。穿过400米长的碑廊,省级以上书法家的600幅木碑作品以红木雕刻,与飞檐斗拱的廊顶相映成趣。
国际视角:文化互鉴共绘新章
“走进笔架山感觉就像是在与过去对话,能感受到这座山所承载的文化和故事。”活动尾声,印度友人阿曼接受采访。他看着眼前石碑的书法雕刻感叹道:“虽然认得汉字有限,但字形和书法线条仍让我惊艳。“
笔架山近年以“书法文化+生态观光”为核心,打造山楂采摘节、非遗工坊等项目,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此次走读活动不仅让国际友人感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更以笔架山为窗口,展现了莱芜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创新实践。
中国山东网记者 赵世聪 李晴 张心露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