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新闻2月27日电 “当时眼看就要春耕了,购买种子还有15万元(人民币,下同)的资金缺口。”眼下正值春耕备耕黄金期,邹平县王家村种粮大户王先生回忆当初购买良种的情景时说,“银行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我通过手机银行操作,成功提款15万元,从申请到发放只用了不到10分钟,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菏泽是农业大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25.9%,土地流转率达到41%,超过山东全省平均水平。合作社流转本村土地后,委托专业托管机构提供全过程种植托管服务,形成从种到收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一体化服务,建立共信机制,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
为了更好地让资金“流”起来、让土地“转”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当地金融机构加强政银担协调配合,积极探索以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授信主体的支持路径,创新推出了“农业生产托管贷”,通过建立绿色通道,提高推进效率。截至目前,该金融机构共为18家合作社发放托管贷超过1640万元,涉及流转土地1.31万亩,服务农户2100余户。
山东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济宁梁山县韩垓镇开河南村,现有高温蔬菜大棚4座,食用菌培育棚4座,厂房2座共2000平米,年产蔬菜瓜果300余万斤。在了解到企业急需贷款资金用于尽快购进种苗栽种时,工行济宁分行工作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客户量身制定了两款产品,仅用一天半的时间完成贷款发放,有效解决了企业春耕备耕用款需求。
上述多个案例发生在山东工行系统。记者从该行了解到,早在春节前,该行就做好充足准备,通过积极配置信贷资源、改进服务方式等举措,确保在春耕备耕时间,信贷不断档、服务不打烊、效能不降低,全力支持“三农”产业,加大对现代农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稳产保供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逐步构建起以“组织管理、制度机制、渠道布局、产品体系、金融生态和服务品牌”为基础支撑的乡村金融服务架构。
据山东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户春耕备播融资需求往往存在“短、频、急”的特点,资金额度不大,但是需求较急。为了不误农时,该行利用线上农耕贷产品这一利器,与提供线下集中上门服务相结合,全渠道保障农户春耕备耕资金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末,山东工行涉农贷款余额2255亿元,较年初增加超77亿元,同比多增30亿元,为齐鲁大地广袤乡村提供了高效、精准、有力的金融支撑。(完)